全球化与中国读书笔记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球化与中国读书笔记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全球化与中国读书笔记篇一:全球化与中国

全球化与中国

当今的社会,全球化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有个词叫“地球村”,这生动地体现了当前的全球化趋势。

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当如何在全球化的趋势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我有幸看了《全球化与中国》这本书,这本书是经济学家——樊纲,在2000年7月2日应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邀请,走上岳麓书院讲坛,发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和中国经济新发展》的主题演讲,然后通过整理他的演讲以及相关论述而形成的。

樊纲说,在过去,经商、赚钱之类的事情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感受到经济学和中国的人文精神、传统文化精神确实又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经济学讲析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能够繁荣昌盛,而古老文化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精髓就是经世济民、经邦济世,“经济”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就是我们如何才能让一个群体共同富裕。其次,就是经济学本身,它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很多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

在当时的国际经济情景下,展现出三个新趋势:

第一,技术革命。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这里可以

看出,技术的革新是多么地重要,它能够改变生产方式,降低劳动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国家加入了WTO,对国际经济有着巨大的影

响,当然,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许多的生产资源的流动,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全球实现市场化的趋势。不管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都在

进行着市场改革,一方面开放自己的市场,一方面想着进入国际市场,抑或者是社会福利的改革,政府体制的改革等。

这些新趋势提供了新的机遇。比如,新的网络技术使我们的交易成本降低,同样的,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和技术的流动,这样我们就可以“走捷径”,也就是“后发优势”,相信我们国家能够后来居上,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全球的市场化意味整个市场容量的广度更大,使我们在全球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提供了更大的生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新趋势也可以使差距拉大。这些新的趋势也为我们提供了挑战。最重要的挑战就是新趋势可能使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从这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技术革命,新技术的产生多数是在发达国家,他们先发明技术,首先利用这些技术,我们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其次,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流动的速度加快,效益更高。能够流动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和人才。但是劳动力的流动是受限制的,比如非法移民。所以,谁拥有资本和技术,谁就能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所取得的效率的改进也就越大。最后全球市场化意味着全球各个角落的经都在全球的市场上进行竞争,这样就使全球的市场更加拥挤,竞争更加激烈。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在文中,经济学家樊纲提到,我们要参与进去,如果我们不参加进去,就可能被淘汰。有一句话叫做“边缘化”,非洲一些国家可能已经被“边缘化”了。闭关锁国的结果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经验和教训。我们参加进去真正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提高竞争力,去和人家竞争,抱怨不解决问题。

要想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竞争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深化体制改革。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经济实体,要想更有竞争力,就必须降低所谓的交易成本。现在要做的就是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发展效率。其次,就是要提高教育水平、科技水平。提高科技水平的前提首先是教育水平,而且首先应当是基础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以此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高科研创新能力,这个创新能力不是国家的创新能力,而是国民的创新能力。第三,要想有竞争力,就得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专业化竞争。最后,进一步地改革开放,进一步拓宽我们在国际竞争当中的疆域,丰富我们在国际竞争当中的经验。

凡事都有两面性,落后经济也有它的相对优势。在樊纲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比如说比较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即具有资源的比较优势。如果我们采取的技术,我们所从事的产业它能够使劳动力成本大大降低,我们的总成本就会比别人低,我们的产品就有竞争力。第二,就是所谓“本土竞争的优势”、“本土市场的优势”。现在,我们国家的整个市场已经是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变得更加开放和国际化,

国内市场已经可以影响到国际市场了,国内市场是我们的本土竞争的优势。第三,就是“后发优势”。因为国家落后,那么很多情况下不必再走前人所走过的道路,很多技术已经是好几代更新过来了,市场经验已经有了,可以利用已有的这些技术、经验,尽快地走到前沿去。

前面讲到了挑战和优势,应该如何迎接挑战、抓住优势呢?

当前的最根本任务就是要追上去。现在有了过去发展的经验,也吸取别人的经验,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但是不能急于求成,在全球化中应当采取务实的态度。如果有新技术,就尽可能地在新技术领域去发展,如果没有新技术,没有新经验,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就不要盲目投资。冷静地分析我们的现实,我们应该走捷径而不要再走弯路。

现在,国际经济已经走向了进一步的全球化,经济已经进入专业化竞争的时代,而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国家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应当扩大内需,因为扩大内需就是创造就业,增加公共建设,就业创造更多的需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提高提高消费需求,但是需要在有收入和有就业的前提下。

就目前而言,中国经济还有着非常足的增长动力,现在最好的战略应该是二元经济并举。所谓二元经济,一是指有过去积累的科研能力和生产能力,二是指拥有着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制的改革等,都是国家政府来推动的。全球化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一个阶段了,为了增强国力,必须更加深入地进行改革开放,并且能够发展民间金融,并注重经济理论的研究,增加国家和人民的创新能力,完善制度,找到经济发展的规律。

我们作为中国人来讲,要更加关注世界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更加深入地研究我们自己的问题和所面对的客观条件。然后,努力改革我们的体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实行市场竞争,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国家就能够发展得更快。

全球化与中国读书笔记篇二:读书笔(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全球化与中国读书笔记)记《战略管理 ——竞争与全球化》

战略管理 ——竞争与全球化(作者迈克尔.西特)

战略柔性是指公司用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各种需求和机遇的一系列能力,因此战略柔性设计处理各种不确定性及其伴随的风险。

并非一个公司所有的资源和能力都能成为竞争优势的基础,只有当这种资源和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病无法替代的时候,这种资源和能力才是有价值的。

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同时也受企业战略产出的影响并对企业经营业绩永有主张权的个人或群体。

经济环境指的是一个企业所属地或可能会参与其中竞争的经济体的经济特征和发展方向。

行业是由一组生产非常接近,并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的企业组成,在竞争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相互影响,一般来说,每个行业内都会有很多种竞争战略组合,企业运用这些战略以获得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

竞争对手分析:竞争者环境是外部环境中最后一个需要研究的部分给竞争对手的分析应交聚于某公司进行直接竞争的一些公司,通过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能够了解到,是什么驱动着竞争对手,也就说他未来的目标是什么?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正如其当前战略所揭示的。竞争对手对行业是怎么看的,及其对行业的假设。竞争对手的能力是什么他的强项和弱点在哪里?

有形资源指那些看得见的能够量化的资产,比如生产器械制造设备销售中心以及正式的报告系统都属于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是指那些深深根植于企业的历史之中,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资产,由于他们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在,所以无形资产通常不易被竞争对手了解分析和模仿。知识,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品牌,企业凭借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获得的声誉以及人们交往的方式等等都属于无形资产。

企业的能力通常是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对信息和知识的开发,传送和交流为基础的。

持久性竞争优势的4个标准是:有价值的能力,稀有能力,难以模仿的能力,不可替代的能力。

外包是指从外部供应商那里购买一种可创造价值的服务。有效的外包可以使企业提高灵活性降低风险,并减少他们的资本投入资金量。外包之所以有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极少有企业在所有的主要和辅助业务上拥有竞争优势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和能力。通常情况下,企业选择外包的只能是他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从中创造价值的业务活动,或者是他们与竞争者相比具有明显劣势的业务活动。

竞争性对抗,是发生在企业为了获取有利的市场地位时,进行的竞争性行动和竞争性反应。

市场共通性和资源相适性会影响竞争性行为的驱动因素(觉察,动机,能力)。反过来,这些驱动因素又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性行为。觉察是企业采取任何竞争性行动或竞争性反应的

先决条件,是指竞争者认识企业间相互依存度的程度,而这种相互依存性源于市场共通性和资源相似性。动机是指企业采取行动和对竞争对手攻击时反应的意向,这与企业所获的利益损失相关。

在进行竞争性对抗时,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战略性和战术性行为和反应的不同,并且要在这两种竞争性行动和反应中寻求有效的平衡。

慢周期市场主要是指在市场中企业的竞争新优势无法被模仿,因为模仿通常需要较长的时期且代价高昂,所以在慢周期市场中竞争优势是可以持续的。快周期市场是这样的一个市场,在该市场中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不能免于被模仿,模仿通常会很快发生并且成本不高,所以在快周期市场中,企业不能够保持竞争优势。标准周期市场是指企业的竞争优势,受到适当的保护以防止模仿,并且采取模仿的成本比较高的市场。在标准周期市场中,竞争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维持,但是只有当企业不断的升级其产品的质量,使竞争优势动态化时才能实现。

聚焦战略是通过设计一整套行动来生产并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满足某一特定的竞争性细分市场的需求。企业能够在特殊的和独特细分市场上通过成本聚焦战略或者差异化聚焦战略为顾客创造价值。

管理者报酬的有效性:有效的报酬,特别是长期激励报酬由于下列原因是很复杂的,第一,高层管理者制定的战略决策通常是复杂而非常规的,所以不能直接监管管理者以判断他们决策的质量,这就是促使,将高层管理者的报酬与可车辆的结果联系起来,就像公司的财务绩效,第二,管理者的决策通常影响公司较长时间的财务结果所以很难评估现在的决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际上公司的战略决策,更可能对战略结果产生长期而不是短期的影响,第三,除了高层管理决策的行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公司的业绩,不可预测的经济社会法律变革等,使辨别战略决策的结果很困难,因此就像在战略聚焦中指出的,虽然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是高层管理团队有动力做出最有利于股东的利益决策,但仅有这种报酬计划是不能监督和控制管理者的。

全球化与中国读书笔记篇三: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读书报告

《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

----读书报告

《全球化:西方化还是中国化》是著名学者俞可平的著作,于2002年出版,是《全球化论丛》II系列中的一本,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基于全球化这一世界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有人认为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对维护民族尊严和民族文化至关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西方文明上,有人认为维护民族文化的纯粹性,独立性比经济发展更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弘扬民族文化上。本书,通过对全球化内涵、实质、发展历程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一些争论的分析、比较、探究,进而对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深入思考。

通过阅读本书,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全球化的认识,书中包含来自各方的声音,经过对各种言论、各种看法的分析、抽象、比较,从经济全球化扩展到全球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对全球化进程中各国文化影响、现状、发展等进行了深刻思考,层层剖析全环化的动因、发展、以及不同国家所处的不同境遇,以及其中的各方利益角逐,使人对全球化的认识大大加深,引发对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发展的探究。书中指出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所处境遇,分析中国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从各国之间的横向对比、历史发展的纵向对比全方位剖析,进而指出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和应对对策。

本书重点在于对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文化全球化扩散现象,一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进行解读,分析其动因、发展历程、所涉及的各国利益等,另一方面,对隐藏在经济背后的文化领域的全球化进行思考,指出文化全球化的内涵、以及各国所处地位,对各国影响等等,从而提炼出对国家发展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看法与建议。

全书有以下几部分展开:全球化:美国化和西方化,还是中国话和现代化,全球化思考,紧急全球化观察,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考,全球化还是西方化?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全球化与中国,全球化的背后,西方文化霸权与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全球化的性质与利弊,全球化与美国战略,美国的文化霸权对青年的影响,文化:失落的身份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争论和文化对话,多元化及其发展中的两种危险,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未来发展。

书中首先呈现了“西方化”和“美国化”的种种表现。文化的“西方化”和“美国化”似乎正在没事发生在自己的周围,比如语言,学习英语成了中国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从小学就开始设立英语课,一直到了大学,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学习英语。升学要考英语,提职要考英语,应聘好的职位也要考英语。大街上随处可见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的广告。我们用的电脑是美国的操作系统,众多不可缺少的软件也是来源于美国。在娱乐方面,在美国畅销的小说、电影、音乐、绘画、动画等,几乎同时也会在中国用中文出版,并且风靡一时。例如《泰坦尼克号》这样西方的大片,也会在中国引起轰动。克林顿、小布什、希拉里、莱温斯基、格林斯潘、乔丹、等这些美国公众人物,也同样会在中国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对象。出版方面,诸如亨廷顿、布坎南、弗里德曼托夫勒、奈斯比特、布热津斯基、斯蒂格利茨、等美国著名学者的著作,也是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藏书架的必备书籍。哈弗大学的管理学教材和经济学教材,大多被译成中文版,管理专业和经济学系的大学生也差不多人手一册。

以上还只是一些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价值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尤

其是年轻中国人的追求,从而使中国人的心灵开始美国化。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经济制度,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的管理方式,都成为中国许多人的向往,美国俨然成了人们心中的“天堂”。“美国梦”因此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青一代中许多人的最高理想。美国的一切似乎都是完美的。到美国上学,是中国众多年轻学子及其父母的最大愿望,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留学热”,首先便是赴美留学热,成为美国公民,更是一些人梦寐以求的事。而国内的一些官员、富商也将美国看成人生的归宿,纷纷将子女、财产转往美国。

一位作者描述称,中国人的思想文化,正在被无情的美国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特雷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量信息,涌入每一个人的面前,由于美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大部分资料传播所需的软硬件,据统计约为70%,通过互联网传向世界各地,已经对各国社会、政治、法律等文化价值观构成相当的威胁。

与此同时,作者又着眼于另一鲜明角度,对人很有启发性: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进行了“破四旧”,即废除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旧风俗,彻底扫荡中国传统文化,再去其糟粕的同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被一并扫除。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一方面学习并接受西方的先进文明,另一方面又开始恢复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一个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使西方文明中国化的过程。从国家意识形态方面,邓小平将相关理论与实践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方面,1990年以来,达到高潮的“国学热”,也起到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作用。许多中国人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在华人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同时中华文化也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同化性,把外来文化吸纳转化成也能够中华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过去一致认为中国传统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现在则被认为中华文化是原图市场经济向适合的,中国经济的腾飞被当作这一观点最好的佐证。所以在很多国学倡导者看来,中华文化将是二十一世纪全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于人类的最大贡献,因此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在大众文化习俗方面,许多在“文化大革命’中几近消失的许多传统礼仪、习惯、风俗,也经历了逐步复兴,传统文学、戏剧、杂技、工艺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弘扬。诸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也被人们更加重视。这些传统文化毕竟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我们应当看出,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仍然需要大力加强,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而且不少事实证明,一些不良的传统也有死灰复燃,其中包括自古以来“升官发财”的观念,存在于相当一部分干部思想中,过去的封建迷信,也对科学文明的普及,构成威胁。可以说,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道路漫长、任重道远。

进而,作者对西方文化霸权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特别是政治领域的核心价值观。全球化既强化了逐渐趋同的全球化文化,又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地域性文化族群的自我认同。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的物质生活方式,尤其是美国式的大众消费文化正在深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与时尚。随之而来的就是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逐渐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肤色、各种年龄的人。西方的决策者早已认识到这一点,利用这成为其重要的国际资源,可以用来维护其霸权地位。冷战之后,美国的核心观念---民主与市场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地被接受,美国成为了“世界榜样”。事实上,西方的文化影响力已经成为西方文化霸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用文化霸权这个概念,

来概括西方文化在当今轨迹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西方归家的决策者把西方政治意识形态主要归结为三种教条:实现政治民主、捍卫人权、实行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在上述意识形态教条具有普世性的前提下,西方集团可以把它们当成尺度,对别的国家进行衡量,并根据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行动。由此,“文化霸权”就直接进入了西方各国的国际政治操作。简言之就是,“文化霸权”的实际意义是为西方国家实现自己的战略利益提供合法性。譬如,西方国家对别国干预,从1992年以来几乎遍及了所有黑非洲国家,干预理由全部与推进民主进程有关。从西方集团利益来说,实现全球化政治意识形态同意是维护显存轨迹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符合其根本利益的。因此,虽然在客观上,有时也能起到制约暴政、消除反人道现象的积极作用,但是,匆匆总体国际关系走向来看,西方集团形式文化霸权,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那么,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文化霸权挑战,并发展中华文化呢?作者提出了以下意见。

一.求同存异,开展文明对话,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全球化进程中,新兴国家崛起,各国文化碰撞交流交流,西方推行文化霸权,中华文化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话与交流,求同存异,推哦山处理分歧与纷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具有极大的普世性、包容性提倡和而不同,我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使之走向复兴,超越民族、国家、东方的地域界限,而具有世界意义。

二. 抵制文化霸权主义,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共荣。

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载体的全球化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发达归家主导的,特别是美国文化的扩张与渗透,向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倾销,展令对方的文化市场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应当予以坚决抵制,以保护本国文化遗产和资源。全球化不等于全盘西化,各国应保持本国本民族自身特色,否则本民族文化将会走向衰落、灭亡。

三.发展创新,是中华文化现代化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力提高到中华民族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振奋民族精神,努力创新,赶上世界文明发展的步伐,是中华文明现代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四.推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新时代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既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又是一个文化产业小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产业还有待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还属于没有充分发展的产业。,而且在中国文化产业中,出口额很小,这不利于把优秀的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充分了解5000年灿烂的中华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扩大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是接下来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之普及大众,深入人心,一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由中华文化衍生而来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靠强大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才能屹立于世界的地方。因此在新时代,一定要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关乎到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的未来。

读完此书,我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文化全球化的现

状与意义。更加加深了对全球化实质的理解。全球化的浪潮正汹涌而来,他正深入世界的各个角落,深入没一个平常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息息相关,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其外。在西方主导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国家极力推行文化霸权,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警惕的态度,积极融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注重维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也考验着中国决策层的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会更好地融入到世界全球化的大潮中,不断推动优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更多的青年学子,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相信一定会迎来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