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博文学习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提供全面的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信息,希望对您有用!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篇一: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015年1月21日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总体来看命题者注意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立意,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难度较大。从考试结果来看一个对历史有着很好的兴趣、注意思考的学生,和一个只是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学生,在成绩上会显示巨大的差异。

一、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选择题注重在变式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考察。出题者通过创设情景变更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角度,以突出对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的考察。其中在变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史料的引用漫画、地图、时间标尺变式较为新颖、丰富。

2、出题者还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注重对历史事件根本原因如:

5.、17小题;事件的本质目的如2、3鸦片战争题;现象反应的本质如:27张謇题;历史事件的原因如28题。注意对知识易错点的考查如:26《南京条约》题,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比较如:《马关条约》题。还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的时间再认如:3、15,17题。

3、注重从宏观视角考察以及课本内容考察。如:非选择题26题,27题28题及29题反映的事件有很好的概括性。

二、答题分析

本校八年级参加期末考试人数413人,在较规范的按照标准答案阅卷的情况下,年级平均分35.9分。班级最高平均分42分,班级最低平均分26分。学生个人最高分94分,最低分4分。80分以上人数只占3.8%,60分以下人数却占19.6%。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7、10、11、12、15、16、17、小题上。第 7题,学生知识面狭窄对时间上混乱。

第10题,对辛亥革命叙述不理解。

第11题,错误率最高,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分不清。。

第12题,是已经做过的题目,不知道诗句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第15题,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不理解。

第16题,错误率很高。学生对课本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分不清楚。

第17题,对漫画所要表达的历史事件不了解。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几乎没有学生做全对。

27题失分较多。大量学生失分在于对洋务运动表述不精确。(2)审题不细致。

28题,部分学生失分,在于对抗日战争的不理解,答非所问全错。许多学生做题疏忽。

29题也是失分重灾区,对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内容不理解。 试题商榷之处:

1、从考试最终成绩来看,是否略难,是否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是个打击。

(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 学习 网: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考察比例不够均衡。

3、一些题目偏考老师的教学深度较多。

三、教学反思

1、老师们教的很认真,学生背的很辛苦,成绩却如此之低,真的难以交代。如何从知识的背诵,转向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首要问题。

2、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历史事件“是什么?”还要挖掘“为什么”,想办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抓住历史事件最核心本质特征、根本原因等。

3、平时教学要多从宏观角度、阶级类别角度总结、归纳历史事件。

4、要培养学生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注意思考的同学考分很高,而对历史学习没有热情,靠临时死记硬背的同学则考的很差。

5、 要有充分的有深度的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6、要注意运用课本小字部分教学,以及把彩图、照片充分运用在教学中。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篇二: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2015年1月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总体来看命题者注意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立意,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难度较大。从考试结果来看一个对历史有着很好的兴趣、注意思考的学生,和一个只是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学生,在成绩上会显示巨大的差异。

一、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选择题注重在变式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考察。出题者通过创设情景变更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角度,以突出对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的考察。其中在变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史料的引用就涉及诗词、历史人物语言、乡土历史、历史遗址照片、歌词、资料卡片等,变式较为新颖、丰富。

2、出题者还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注重对历史事件根本原因如:19题;事件的主要目的如16鸦片战争题;;历史事件的原因如18题。注意对知识易错点的考查如:11题,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比较如:第7题。还涉及一些历史事件的再认如:13题。

3、试题注意联系时事,和适度综合。如:第5题/。

二答题情况分析;

1单项选择题

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15`小题上。

第15题,错误率最高,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啥,同学们大部分选择错了,分析失分原因:主要是平时教师不注意深入挖掘教材,只讲“然”,不讲“所以然”,导致学生没有练习,大面积失分。

第6题,是已经做过的题目,但是学生对每个事件时间的掌握还不是太牢,思路不够清晰导致题目做错了,实在可惜。

第18题,错误率很高,关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大部分学生辨别不出,造成大面积失分。

2、非选择题

第23题中的第三小题几乎没有学生做全对。多数学生不知道图片上的场面是什么,所以也就不能知道它与哪一次战役有关,因此被大量扣分。 22题失分较少。因为这都是固定的答案。

三、教学反思

1、老师们教的很认真,学生背的很辛苦,成绩却如此之低,真的难以交代。如何从知识的背诵,转向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首要问题。

2、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历史事件“是什么?”还要挖掘“为什么”,想办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抓住历史事件最核心本质特征、根本原因等。

3、平时教学要多从宏观角度、阶级类别角度总结、归纳历史事件。

4、要培养学生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注意思考的同学考分很高,而对历史学习没有热情,靠临时死记硬背的同学则考的很差。

5、 要有充分的有深度的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6、要注意运用课本小字部分教学,以及把彩图、照片充分运用在教学中。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篇三: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本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7、10、11、12、15、16、19、25小题上。

第 7题,学生知识面狭窄对“庚子闹拳,联军入城”不知所云,对课本的导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没有深刻印象,导致“联军”当成“英法联军”。

第10题,对联“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扬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反应的历史事件,部分学生不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意义,导致乱选。

第11题,错误率最高,对康有为“跪着造反”的根本原因,学生不知道从阶级基础来分析。分析失分原因:主要是平时教师不注意深入挖掘教材,只讲“然”,不讲“所以然”,只讲历史事件发生的流程、概况,对历史事件发生根本原因讲到的很少,导致学生没有练习,大面积失分。

第12题,是已经做过的题目,当时学生多看不懂漫画内容,不知道武昌起义先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而后才是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15题,对五四运动初步胜利的标志:释放被捕学生,惩办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合约签字。学生都已背的很熟,但对“惩办三个卖国贼”的变式“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学生则拿不准。

第16题,错误率很高。学生对课本前彩图9“中共一大会址”照片不熟悉,对题干概括性阐述的事件的意义,又不甚明了,导致大面积失分。

第19题,长征路线考察较为细节,失分较多。

第25题,对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学生多选为传播西方文化,不明确深刻原因是为了救亡图存。

二、非选择题

第26题几乎没有学生做全对。多数学生把《时局图》历史背景当为八国联军入侵后,回答“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国内各阶层采取了哪些行动?”由于时间的判断上失误,对事件多写的不准确。多写为清官僚: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也有只写事件不写阶级,被大量扣分。

27题失分较少。少量学生失分在于对三民主义表述不精确。(2)审题不细致,“从社会习俗的视角说明”没看到。

28题,部分学生失分,在于对“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的诗句不理解,答成延安、井冈山造成,答非所问全错。许多学生把“画舫”所在地答成上海,做题疏忽。

29题也是失分重灾区,部分学生对“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判断错误,导致全错。“大革命失败,共产党人认识到什么经验教训?”错误较多,学生不能和南昌起义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第(3)小题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学生对“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限定词不

能准确理解,答出了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南昌起义、新文化运动,或书写没有条理、没有分类,“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写的不准确,写成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造成大量失分。

试题商榷之处:

1、从考试最终成绩来看,是否略难,是否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是个打击。

2、考察比例不够均衡。期中前知识点共涉及84分,期中后知识只通过选择题涉及12分,和非选择题涉及4分。

3、涉及课本小字部分,如《时局图》,如果第一步时间判断错误会导致连环出错。

4、一些题目偏考老师的教学深度较多。

三、教学反思

1、老师们教的很认真,学生背的很辛苦,成绩却如此之低,真的难以交代。如何从知识的背诵,转向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学的首要问题。

2、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历史事件“是什么?”还要挖掘“为什么”,想办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抓住历史事件最核心本质特征、根本原因等。

3、平时教学要多从宏观角度、阶级类别角度总结、归纳历史事件。

4、要培养学生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注意思考的同学考分很高,而对历史学习没有热情,靠临时死记硬背的同学则考的很差。

5、 要有充分的有深度的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6、要注意运用课本小字部分教学,以及把彩图、照片充分运用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