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萧山六、八、九三校2007-200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竞赛(语文)

 浙江省萧山六、八、九三校 2007-2008 学年第二学期竞赛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楼红维

 本试卷共 0 100 分,考试时间为 0 10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 2 32 分)

  (一)(6 16 分)

  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只因说出一个真相,蛇失去了迷人的翅膀。灾难不止于此,没有四肢,没有声带,没有听力,没有良好的视力……从此,这终日与尘土为伍、因残疾而匍匐的先知,累积了对天堂的仇恨———蛇最感兴趣的食物是鸟:那些唯一能够来往天堂的飞翔使者。它伺机偷袭,洗劫巢穴,吞食幼鸟和蛋卵。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涉足的领域;明亮的歌喉和绚美的羽毛,将消失于蛇像地狱那样狭长而腥臭的肠胃。

 身体柔软而富于弹性,蛇的嘴几乎可以碰触到自己体表的任意部分,它可以慵懒地枕在自己波斯地毯般复杂的花纹上度过悠长的午后。蛇类终生生长,即使到了老年,也不因与死亡衔接而放弃努力。响尾蛇每次蜕皮时最后一个鳞片都不能脱落而加在末端,这些鳞环就是它的年轮,它慢慢聚敛的财富。鳞环叠合在一起,振动起来就像响板──这是一种罪恶的音乐,因为它常常是发出攻击的前奏;野外的旅行者高度警觉,他知道这种节奏出自一个可能比他更经风雨、只是增加经验而不减耗体力的老家伙。毒牙是空心的,就像一支快速注射的针头,毒液传送到齿尖,可以让一个大动物几分钟之内昏迷──不喜欢有失身份的博斗,蛇从不过多支付体力上的代价。蛇的报复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比如,一个人要为他不识趣的打扰付出昂贵代价,以余生的残疾补偿它受到破坏的几秒种的宁静,直至抵押生命。

  匐匍在地,很容易被人们的平视习惯所忽略———蛇悄无声息地接近,而它的攻击目标毫无察觉。秘密的接近方式以及随后而来的缠绕,让人想起和阴谋、危险、罪恶有关的东西。很少有什么能逃脱蛇的胜算,一条蝰蛇的出击速度只有 1/25 秒,西方的枪手常被描述成“像眼镜蛇一样万无一失”。

 尽管喜欢二胡的如歌如泣,它仍是我不敢碰触的乐器,因为琴筒两侧蒙着显眼的蟒皮──上面像蛇的视力那样明明暗暗的斑块对我意味禁忌,想象上的触摸已经带来指尖的异样。我发现,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或直或曲的线条,大小不一的色块,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圆点,不断的复制构成惊人的繁复效果。

  (节选自周晓枫《斑纹》)

 1、根据课文选段的最后一句话给“斑纹”下一个定义。(3 分)

 2、语段详细地描写了“蛇”的形象来说明“斑纹”,为什么要引用寓言和传说?(3 分)

  3、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4、简要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不少于 150 字,6 分)

  (二)(6 16 分)

 (A)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 zh..í. zh..ú.(

  )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B)它们如今可把我打败了,他想。我太老了,不能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但是只要我有桨和短棍和舵把,我就要试试。他又把双手浸在水里泡着。下午渐渐过去,快近傍晚了,他除了海洋和天空,什么也看不见。空中的风比刚才大了,他指望不久就能看到陆地。

  “你累乏了,老家伙,”他说,“你骨子里累乏了。”

  直到快日落的时候,鲨鱼才再来袭击它。

  老人看见两片褐色的鳍正顺着那鱼必然在水里留下的很宽的臭迹游来。它们竟然不用到处来回搜索这臭迹。它们笔直地并肩朝小船游来。

  我必须让第一条鲨鱼好好咬住了才打它的鼻尖,或者直朝它头顶正中打去,他想。

  两条鲨鱼一起紧逼过来,他一看到离他较近的那条鲨鱼张开嘴直咬进那大马林鱼的银色胁腹,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打下去,砰的一声打在鲨鱼宽阔的头顶上。棍子落下去,他觉得好象打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觉到坚硬的骨头,他就趁鲨鱼从那鱼身上朝下溜的当儿,再重重地朝它鼻尖上打了一下。

  另一条鲨鱼刚才窜来后就走了,这时又张大了嘴扑上来。它直撞在鱼身上,闭上两颚,老人看见一块块白色的鱼肉从它嘴角漏出来。他抡起棍子朝它打去,只打中了头部,鲨鱼朝他看看,把咬在嘴里的肉一口撕下了。老人趁它溜开去把肉咽下时,又抡起棍子朝它打下去,只打中了那厚实而坚韧的橡胶般的地方。

  “来吧,加拉诺鲨,”老人说,“再过来吧。”

  鲨鱼冲上前来,老人趁它合上两颚时给了它一下。他结结实实地打中了它,是把棍子举得尽量高才打下去的。这一回他感到打中了脑子后部的骨头,于是朝同一部位又是一下,鲨鱼呆滞地撕下嘴里咬着的鱼肉,从鱼身边溜下去了。

  老人守望着,等它再来,可是两条鲨鱼都没有露面。接着他看见其中的一条在海面上绕着圈儿游着。他没有看见另外一条的鳍。

  我没法指望打死它们了,他想。我年轻力壮时能行。不过我已经把它们俩都打得受了重伤,它们中哪一条都不会觉得好过。要是我能用双手抡起一根棒球棒,我准能把第一条打死。即使现在也能行,他想。

  他不愿朝那条大马林鱼看。他知道它的半个身子已经被咬烂了。他刚才跟鲨鱼搏斗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了。

  5、A、B 两个语段均出自

 国作家

 之手,其中第二个语段来自他的代表作中篇小说《

  》,作品主人公桑地亚哥完美地体现了作者“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的思想精髓。(3 分)

 6、写出下列词语中的字音和字形。(2 分)

 脚踝.

  (

 )

 zhí

 zhú

  (

 ) 7、A 语段中第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3 分)

  8、节选的两个语段都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请分别加以赏析。(4 分)

 9、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具有“电报式风格”,联系其中一个语段进行分析说明?(4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5 25 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 10—12 题。(16 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0、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2)

  (3)

 11、第三个语段中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一个熟语的意思相通,这个熟语是什么?这一句在第三段中起了什么作用?(3 分)

  12、在韩愈的《师说》中,与第四句“当仁,不让于师”观点类似的句子是什么?谈谈你对“当仁,不让于师”的看法。(5 分)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 分)

 13、臣 闻 爱 子 教 之 以 义 方 弗 纳 于 邪 骄 奢 淫 逸 所 自 邪 也 四 者 之 来 宠 禄 过 也 自 古 知 爱 子 不 知 教 使 至 于 危 辱 乱 亡 者 可 胜 数 哉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4---15 题(6 分)

 黄

 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 ① , 迁流还叹学齐优 ② 。

 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 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 生子何须似仲谋 ③ !

 注:①楚囚,语出《左传》,本指楚国战俘,后借指处境窘迫之人。②齐优,语出《史记》:“自仲尼不能与齐优遂容于鲁。”司马贞《索隐》云:“齐人归女乐而孔子行,言不能容于鲁而去也。”③仲谋,孙权。曹操曾说:“生子当如仲谋。”

 14、概括诗歌具体所叙之事、所写之景。(2 分)

 事:

  景:

 15、根据诗意的推进,结合你对陆游的了解,说说尾联所抒发的思想感情。(4 分)

  三、语言运用(3 13 分)

  16、熟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是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往往能够让我们在轻松幽默中体会到丰富的意蕴。在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吗?(3 分)

 (1)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2)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3)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17、深入阅读下面一则管理寓言,完成后面两个题目。(6 分)

 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 10 米加高到 20 米。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这时,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 30 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来了。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 100 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回答,“

 。”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

 。(不超过 30 字,标点不计)

 (1)为寓言故事补写一个合理的结尾。(3 分)

  (2)补全“管理心得”的内容。(3 分)

  18、随着经济飞速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很多流行语应运而生。某出版社拟编一部《当今流行语汇编》,正式向全社会征稿。请从“出局、封杀、含金量、人气、斩获”等词语中任选一个向该出版社推荐,仿照示例,解释含义。(4 分)

 示例:缩水——比喻在原有基础上缩小或减少。

 例如:历时三年的北京国际友谊花园“房产缩水”案最终通过协商解决,400 多名业主获得了一次性赔偿。

  三、写作(0 30 分)

 19、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普洱地震灾区的“帐篷教室”后,为同学们“上了两分钟课”。他在黑板上写下了“挺起不屈的脊梁”七个大字。他告诉孩子们:“地震毁坏了我们的房屋,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 “挺起不屈的脊梁”,耐人寻味。我们可以从中品味出人格的高下、民族的荣辱、历史的兴衰……请以“挺起不屈的脊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题目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 2 32 分)

 (一)(16 分)

 1、参考定义:“斑纹”是起源于或直或曲的线条、大小不一的色块或普通的圆点等简单图案的并不断地复制构成惊人繁复效果的图案。(3 分)

 2、引用寓言和传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以作者强烈的情感来加强读者的情感体验,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不仅说明了蛇的斑纹,更生动细致地塑造了一个阴险、诡秘、恶毒的形象,使文章富于情趣,饶有意味。(3 分)

 3、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蛇以人的性情特点,生动地刻画了蛇的“阴险”“老奸巨滑”的形象。又从“旅行者”的感受侧面烘托,与全文的正面描写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有说服力。(4 分)

 4、答案建议:本文属文艺性说明文,既可以从语言的严密、准确(说明方法等角度)来赏析,也可以从语言的形象、生动(修辞手法等角度)来赏析。赏析必须注意的方面:观点要明确,引用文章语句来分析证明,层次清楚,语言流畅。(6 分)

 (二)(16 分)

 5、美国

 海明威

  《老人与海》

  (3 分)

 6、 huái

 踯躅

  (2 分)

 7、第一段文字描绘了战争人们逃亡的场景描写(或环境描写),渲染了一个紧张、忙乱的战争氛围,为下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背景。(3 分)

 8、老人对动物爱心与残害生命的战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战争的残酷和老人博大的胸怀。(也可以是:行人们逃离时的恐慌和紧张与老人的坦然、迟缓形成对比,更表现出老人对动物们的担忧。)(2分)

 老人与大马林鱼、凶鲨的对比。大马林鱼、凶鲨强壮有力,;而老人年老体弱,孤单一人,但老人却在最后打退一切进攻者,从而更有力地反衬出老人坚强刚毅、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硬汉子”性格。(2 分)

 9、(1)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两个语段直接出场的人物都只有一两个人,情节也单纯而集中,如 A 段主要是写了老人与“我”的对话。

 (2)语言简单、朴实,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如 B 段中“当一大股暗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涌现在太阳光下。”这段描写没有一个比喻句和形容词,但鲨鱼的凶猛、快捷,形势的紧迫却立刻展示在读者面前,清新洗练的叙述文字和反复锤炼的日常用语,使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对大海的描写粗犷简洁,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简洁、生动的描写。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的描写当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人趁它溜开去把肉咽下时,又抡起棍子朝它打下去,只打中了那厚实而坚韧的橡胶般的地方”这种描写本来都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读者读来便会过电一般油然而生出同样的感觉,同惊惧,同紧张,同喜悦,使文章与读者直接沟通。

 (任选一点,有引用有分析。观点 2 分,引用恰当,分析合理 2 分,共 4 分)

 二、古诗文阅读(5 25 分)

 (一)(16 分)

 10、(1)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竖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3 分,重点字词“务”“弟”)

 (2)至于说仁,那不过是自己想有作为,也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显达,也让别人显达。(2 分,“立”“达”的使动用法)

 (3)—居住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里贤德的大夫,结交那些仁德的读书人。(3 分,“事”“友”,定语后置句式)

 11、“磨刀不误砍柴功”。(1 分)

 孔子以此做比喻,把从政者与士、贤者的交往看作是工匠在打磨自己的工具,从而来说明仁政的方式。(2 分)

 1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 分)

 第二问答案略。(3 分)

 (二)(3 分)

 13、臣 闻 爱 子 教 之 以 义 方/ 弗 纳 于 邪/ 骄 奢 淫 逸 所 自 邪 也 /四 者 之 来/ 宠 禄 过 也 /自 古 知 爱 子 不 知 教/ 使 至 于 危 辱 乱 亡 者/ 可 胜 数 哉

 (说明:错一处扣 1分,错三处不得分)

 (三)14、事:一个秋日的傍晚,作者坐船经过黄州。

  景:江流呜咽,草木凋零,夕阳萧瑟。

 (内容完整,语句通畅,2 分)

 15、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不思振作、收复失地的愤激和悲慨。(2 分)

  从诗意推进来看,诗歌先写自己“局促”“迁流”的困厄处境,为全篇定下了基调;紧接着用“江声”“天意”衬托出英雄失意的郁愤;再将人生白发与自然之秋关联,把伤感之情又向前推进一层;尾联在前面基础上,发出了失意不平之意。(2 分)

 二、语言运用(3 13 分)

 16、(1)老油条

 (2)门外汉

  (3)三脚猫

  (每个 1 分)

 17、(1)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评分建议:方向正确,如“关门”、“堵上旁边漏洞”等均可,主旨准确,2 分;语意连贯,1 分:共 3 分)

 (2)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均可),然后从重要方面入手。(3 分)

 18、参考答案:示例:出局:比喻人或事物因不能适应形势或不能达到某种水平而无法在其领域继续生存下去。(2 分)

 例如:由于长期没有开发项目,今年以来,青岛市房地产开发局已将 170 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洗牌出局。(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