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观后感供借鉴

 3 3 篇 《全面小康》观后感 供借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意义重大。党员干部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决策者,也应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十四五”蓝图添上一抹色彩。

 添一抹“念兹在兹,人民至上”的信念红。民惟邦本,本固邦宁。7 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前往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公司企业,从田间地头查看粮食生产及土地保护利用到防汛救灾现场恢复生产,从“半条被子”红色教育基地及文旅资源开发到企业自主创新。这充分说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共产党员的政治信条。党员干部要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在“十四五”时期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添一抹“远方有诗,美丽乡村”的和谐绿。回眸“十三五”,现代化农业之路,不仅让人民群众的收入提升了,更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实现稳产粮、稳增收。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绿色,不仅仅在山川大地蔓延,更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延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继续擦亮绿色生态名片,走现

 代化农业之路。大力发展精细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健康、文艺等深度融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寻找平衡发展之道。

 添一抹“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智慧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十四五”规划涉及方方面面,民主法治、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等等。如何更好地制定和落实,党中央问计于民,首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为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党员干部要坚持顶层设计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相统一的好传统,善于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发挥“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的作用,推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蓬勃发展。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在“十四五”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要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做好自己的事,沉下心来抓落实,共同谱写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全面小康》观后感 稳民生 暖民心 聚民力 托起“全面胜利”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兵临城下,指挥越不能乱,调度越要统一。大“疫”当前,越是艰险,越要头脑清醒,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撸起袖子加油干”,着力稳民生、暖民心、聚民力,托起“全面胜利”。

 管好“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稳民生”托起“全面胜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基本生活物资是一切的基础,“稳物资”才能“稳民生”。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确保基本生活平稳有序,避免因物价明显波动、生活物资紧缺等影响抗击疫情的信心,反给战“疫”拖后腿。要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抓好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确保蔬菜、肉蛋奶、粮食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在“保供给”的基础上,必须“保安全”,要落实固定人员运送、售卖机制,探索无人售卖、无人机运送等更多“无接触式”服务,将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同时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对于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做好“复工”“复产”“复业”,“暖民心”托起“全面胜利”。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安居乐业是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就业”才能“暖民心”。虽然目前复工复产复业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大省复工率已超过 50%,但必须看到,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相对较慢,农民工外出务工难度增加,第三产业复工复产起步较难等问题亟待解决。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支持推动相关劳动力复工复业,确保就业稳定。要加大金融支持和补贴力度,对于积极引进外地

 精尖人才、吸收本地技术人才等企业,给予适当的人才补贴。要帮助工人解决健康证明、交通补贴、上班通勤等返岗复工难题。要紧盯因“疫”不能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帮助实现本地就业。对于可暂不集中办公的行业、企业,可以积极引导利用微信、飞书、钉钉等平台实行“云办公”“远程办公”。

 切实“补短板”“提能力”“强治理”,“聚民力”托起“全面胜利”。“欲治兵者,必先选将。”“有能力”才能“聚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已经取得的所有成果的“经验密码”,也将是我们攻克一切堡垒,夺取“全面胜利”的“有力法宝”。要用好疫情这面“放大镜”,把问题和不足找出来,把漏洞和短板补起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小智谋子,中智谋局,大智谋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锤炼谋长远之智、抓关键之力、兴众利之策的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能力,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来践行初心使命,来当好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让党旗在人民群众内心高高飘扬,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凝聚起上下同心、团结奋进的磅礴民力。

 《全面小康》观后感 “春天的故事”唱响特区不惑之年最强音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有两棵有故事的高山榕:一棵在仙湖植物园,是 1992 年 1 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种下的;一棵在莲花山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2 年 12 月赴广东考察时种下的。“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 1992 年来到深圳,使深圳进一步涌起改革开放的春潮;“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今天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发出新的改革开放动员令。从“东方风来满眼春” 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四十载,“春天的故事”唱响寰宇,奏响着特区不惑之年的最强音。

 敢拼敢闯,筑梦四十载。“不改革者,不入此门。”以改革为根,以创新为魂,40 年过去,这座城市酝酿出一个冰消雪融的春天,书写了一幕华美蝶变的传奇,为中国改革开放“种”出了硕果累累的试验田。40 年来,深圳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外贸进出口总额由 1980 年的 0.18 亿美元跃升至 2019 年的 4315 亿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25 万元,比 1985 年增长 31.6 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筑梦四十年,深圳硕果累累。这里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发展样板,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城”“奇迹之城”。

 脚踏实地,远航看今朝。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对经济特区 40 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十条宝贵经验进行了高度总结,并对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和广东改革发展提出的七大任务、六大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成功范例,

 依然要靠脚踏实地。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是为深圳提供了由‘单项冠军’成长为‘全能冠军’的机会。”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向创新湾区迈进,深圳提出要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率先突破、做得更好,携手港澳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建设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全球城市。

 宏图又起,阔步再出发。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改革再出发、开放不止步”的嘹亮集结号再次吹响。再出发,深圳使命光荣,前景无限。深圳要继续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既要持续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要蹄疾步稳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既要保持“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更有持续提升的“深圳质量”。深圳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要凭着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先行一步”“先试一步”,实现更多“从0 到 1”的新突破,让更多英才和更多创新力量汇聚这方创新创业的热土,从而助推深圳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壮丽篇章,向世界再一次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命力。

 40 年春风化雨,40 年春华秋实。深圳用自己的加速度腾飞和高质量发展,向世界证明了经济特区的强劲动力。新时代,呼唤乘风破浪的弄潮儿。特区不惑之年,前行的脚步毅然铿锵、创新的动力毅然澎湃,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不断书写崭新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