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倡议书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日本侵华战争倡议书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日本侵华战争倡议书篇一:日本侵华战争过程

读课本

1,经过: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攻占北大营,19日占领了整个沈阳城。1932年1月3日,占领锦州;2月5日占领哈尔滨。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爆发原因:

(1)日本方面:

A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B经济危机的打击,对外战争寻求出路。

(2)国际方面:

经济危机,无暇东顾;推行绥靖主义政策。

(3)中国方面:

国共对峙,中国国内蒋介石集团正集中重兵“围剿”红军,也无心北顾。 3,事变后各方的态度:

(1)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

A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3个月就亡国了。”——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B材料二:政府现在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力避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C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中国亡于

日本侵华战争倡议书

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D材料四:1931年10月,国民政府秘使徐世英赴日本谈判。徐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请问: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有哪些?

(2)国际联盟:

变中国东北为帝国主义共管的殖民地。

4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重打击”的号召。并且在行动上组织东北抗日联军。

(2)东北义勇军:“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之决斗。宁叫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胃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东北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

(3)国民党内部:抗日反蒋

A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C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5影响:

对日本:增强势力,侵略气焰

对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对世界:和平受威胁,法西斯战争

事变起因: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议》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

事变结论: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重大影响 日军在华北所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使华北的局势处于危机关头,中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影响重大。

首先,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华北事变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事变后,日本准备把战争扩展到更大的范围。1936年8月,广田内阁确定了“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其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其次,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在此影响下发生的西安事变,反映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说明抗日救国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的序幕,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三,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于1936年9月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正式将“反蒋抗日”的总方针改为“逼蒋抗日”,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第四,华北事变促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急剧分化,在对日政策上发生分歧,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亲美英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

最后,华北事变加深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华北事变后,日本从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了华北。他们扶植汉奸、买办拼凑了许多经济机构,使华北经济日益殖民地化。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于是英美就支持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亲美英派来抵制日本。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事件起因: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自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所谓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居然擅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中国守军当即严词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立刻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予以还击。这便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7月8日早晨,日军包围了宛平县城,并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中国驻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力反击。排长申仲明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最后不幸战死。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京大举进攻。7月30日,中国军队因伤亡惨重被迫撤离天津,天津沦陷。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1937年7月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政府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月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

中方反应: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抵抗。蒋介石也于7月17日发表了关于解决卢沟桥事变的谈话。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性战争的序幕。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进攻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日军见暂时很难占领卢沟桥,便进行“现地谈判”,一方面想借谈判压中国方面就范,另一方面争取调

兵遣将的时间。 事件影响: (1)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2)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3]。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3)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4)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37.7.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以军事进攻为主,日军占领平、津之后,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集中约二百万军队的兵力,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三路进兵,妄图在三个月之内以武力灭亡全中国。

第二阶段:1938.10-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日本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侵略战争之后,速战速决"以武力占领全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了。于是了改变战略方针,停止了向正

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将其军事打击的重点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以确保其占领区。

第三阶段: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年底战争相持阶段的中期。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12月9日国民党对日正式宣战。于是,中日战争进行四年以后,具有讽刺意味地终于正式进入战争状态。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日本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和对沦陷区的掠夺。

第四阶段:1944年初到1945年8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和最后战略退却阶段。日军大本营1944年1月24日发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命令,因为:打通华北到武汉地区的联络路线,便于华北、华中兵力的机动,防止美空军利用桂林,柳州基地攻击日本本土,决定打通从北平到广州和南宁的交通线,因此发动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

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1,日本占领台湾

(1)设立总督府 集立法,行政,司法于一身

(2)负责指挥驻台军队

(3)掌握台湾人民生杀予夺之权

(4)“农业台湾,工业日本”殖民经济模式

(5)奴化教育 同化政策“皇民化”运动

2,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1)建立各种殖民机构

(2)扶植傀儡政权

(3)实行以华制华

1932年3月,宣布成立伪“满洲国”,溥仪在长春出任执政。

3,对经济和资源的掠夺:

(1)在东北,日本的垄断企业独占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南满铁路株式会

日本侵华战争倡议书篇二: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英华学校 陈海珍 胡爱玲

一、教学目标

(一)能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二)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三)收集抗日战争中涌现出的如杨虎城、张学良、杨靖宇、马占山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能分析西安事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

(五)感受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中国人民绝不屈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与反抗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及影响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难点:对比蒋介石对日政策的变化,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播放音像资料,还原历史事实。

2.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3.采用讲授法、联系阅读法、问题情景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重新编排 板块明了。在设计时并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而是重新编排,把全课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阅读材料分析侵华背景。用2则史料分析日军侵华是早有预谋的,同时也是为了转嫁经济危机。

第二板块:观看阅读认清侵华事实。此板块主要是让学生知道“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及日军策划的“华北独立”,认清日本的侵华本质,用事实证明日本炸毁柳条湖南满铁路的狼子野心,从而真切体会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第三板块:自主阅读探究抗日战争。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多角度分析“九一八”事变后社会各阶层的态度,懂得“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明白抗日义勇军的抵抗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是局部战争,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是“一二·九”运动,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四板块:你说我言 感悟历史。学生能用所学知识畅谈感悟,既巩固了知识,又能达到情感教育,以史励今。

整个流程自然、顺畅,全课按照事态的发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清晰明了。

(2)材料丰富 历史再现。本课史料丰富,图文并茂。用史料分析侵华背景,讲究论从史出;2个影音资料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加深学生印象;用蒋介石给张学良的电文分析其不抵抗政策,从而让学生更好理解张、杨发动“兵谏”的动机。这些史料丰富了教材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读历史。

日本侵华战争倡议书篇三: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

谈起这场战争,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产生强烈的愤慨和巨大的悲恨。这段血淋淋的历史是每一位国人都不能忘却的,也是不容忘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和日本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人民曾经有着数千年的友好交往,但到了近代,在中国逐步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却成了侵略中国最残酷最恶毒的元凶。日本长达五十年的侵华,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留给中国人民的是无穷的苦难和巨大的伤亡??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凶恶的敌人侵华的丑恶过程吧!

在近代之初,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是在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炮火下被迫打开国门的,与此同时也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自十九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后,便逐渐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强国。但也恰在此时,伴随着民族尊严的重新确立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日本开始由自尊走向自负,由自强走向贪婪,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凶恶的敌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侵略,直到1937年7月悍然挑起全面武装侵华战争,在其自诩文明的旗帜下面,打着大东亚共荣的美丽而虚伪的口号,干尽了一切毁灭人类文明、灭绝人性的罪恶勾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使中华民族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民族牺牲。同时也彻底地暴露出近代日本国贪婪凶残的罪恶本性,暴露出日本近代被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毒害和扭曲的畸形民族心灵和疯狂变态的精神,也决定了日本在20世纪上半叶所发动的对中国的全面武装侵略战争最终败亡的无耻结局。

日本内阁东方会议—— 确立武装侵华方针

1927年4月,田中义一内阁上台后,加速了侵华步伐。同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回顾和确定对华政策,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会议确定了把满蒙同中国本土分离开来的方针,形成了一个会议文件——《对话政策纲领》。该文件声称,中国东北是同日本的生存有重大关系的特殊地区,强调日本应当有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的思想准备。据外务省政务次官森洛事后透露,这次会议的意图是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与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如果这样露骨地说,可能招致麻烦,所以给它包上了一层“东方会议”的糖衣。这样日本政界就

把目光瞄准了中国东北。

7月25日,恶迹昭彰的大陆扩张主义者田中义一又向日本天皇呈奏一份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文件,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奏折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此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特殊区域。他还主张对中国东北和内蒙采取铁血主义--武力征服的手段。他狂妄地认为,日本占领了满蒙,就可以用满蒙作基地,征服全中国,再利用中国的富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小亚细亚及欧洲。事实证明,《田中奏折》就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奉为基本国策的大陆政策的一个标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已势在必行。 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其一次决定侵略国策的重要会议,它所通过的政策纲领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侵占中国整个东北,加快实现其所谓的大陆政策,预示着一系列的日本侵华行动即将展开。而田中奏折则详尽地暴露出了日本企图吞并满蒙、征服中国的狂妄计划。此后的历史发展证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实施的一系列的侵略活动乃至全面的武装侵华战争,都是按照东方会议所确立的基调而全面展开的。

九?一八事变和东三省沦陷

1931年4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提出《1931年形势判断》,决定以建立亲日政权、成立独立国家、占领满蒙三个步骤来实现其独占满蒙的战略。在日本军部的支持下,关东军参谋部为武装侵略中国东北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部署,决定在沈阳北郊柳条湖炸毁南满铁路路轨,以此为口实,出兵占领沈阳,进而占领整个中国东三省。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驻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按照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密令,炸毁了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路轨,然后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军。11时许,日军大举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进攻,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王以哲部奉东北边防军司令部力持镇静,不准抵抗的命令,不战而退。

19日晨,日军开始向沈阳发动进攻,至中午12时,日军占领沈阳城以及郊区的各重要军事机关和设施。同一天,日军还占领了辽阳、营口、抚顺等20余座城市,掠地千里。9月21日,日本驻朝鲜军一个旅团渡过鸭绿江进攻吉林、辽宁,吉林城失陷。次日,日军占领洮南。一周之内,吉、辽两省几乎尽为日军占领。10月,日军向黑龙江省进犯,11月19日,占领黑省省城齐齐哈尔。1932年1月2日,日军攻占锦州,直逼山海关,辽西尽沦日寇铁蹄之下。2月5日,哈尔滨沦陷。至此,中国东三省的大好河山全部陷落,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