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记叙文写作

复杂记叙文写作篇一:复杂记叙文范文父爱

父爱

曾晨辉

我父亲说话很严谨,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不乱说。我则正好相反,从不委屈自己的嘴巴,管它该不该说,过把瘾再说。父亲对我这种性情从心底里反感,常常在我说到最痛快处点一点我的穴。那一刻,我喉咙像被人突然卡住了一样难受。于是,我对父亲产生了不满。这不满与日俱增,有时甚至暗中骂起父亲“老废物”来。

有一年,我在单位工作表现颇出色,年终评先进个人时,我把握十足,就凭我这一年的成绩谁又能把我的先进个人抢去呢?结果事与愿违,一位领导在定夺时轻轻评价了我一句:小伙子能力不错,就是嘴皮子管不住自己,喜欢乱说。

这一句话基本上击中我的要害,与父亲对我的评价异曲同工。

但我心里照例不服气,照这个领导的意思,人的嘴巴应该是一口牢笼,是囚禁人的语言功能的。我愤愤地想。

我依然我行我素,而且,那个领导的评价反而加重了我的逆反心理。这之后,每次领导批评我,我就敢于争辩,甚至一二三列出本人为什么没有过错的理由。我想:我又没什么阴谋,光明磊落,何苦要强迫自己把话压心头呢?

先进个人丢了我倒不怎么伤心,我感到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被严重挫伤了。我回到家,越发对父亲表现出了不满,他说好的,我偏偏说不好,他说不好的,我偏偏说好。我觉得父亲像是和那个领导商量好了来整我似的。我想:你们有什

么了不起的,不过比我多吃了二十几年的饭罢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聚一起说话,父亲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说起了一件旧事。

父亲说的是一件很普通的事。

父亲年轻时,在乡下工作。那是一个山区。有一年,父亲所在的乡政府从内蒙古购进了一批良种黄牛,用于春耕。问题来了。这一批黄牛的确十分健壮,而且很忠实。但黄牛们习惯了在内蒙大草原上行走,突然间来到南方这高山乡野,走起路来别别扭扭。有的不小心失蹄伤了脚,有的踩空了滚下山坡,有的甚至落崖而亡。

父亲说完,就叹一声,许久没说话。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这世界上的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内蒙黄牛的确好,但遇上沟沟坎坎,就容易受伤了。”

在父亲眼中,我就是那种可爱的黄牛。

“这社会也隐藏着很多看不见的深谷和险峰呢。口无遮拦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还不自知。”父亲说。

父亲,他不希望儿子无辜受到伤害。

(曾晨辉,青年作家,在《十月》《天涯》《芙蓉》《文学界》等报刊发表作品,散文《春江花月夜》被选为2007年上海市春季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

复杂记叙文写作篇二:记叙文写作(主讲六要素)

记叙文写作

一.什么是记叙文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写人物的记叙文以塑造性格鲜明而又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它的情节安排不是以“事”为主,而是以“人”为主,文中的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等表达方式都是为写人服务的。

内容清楚是记叙文的最基本要求,要准确具体地描写人物,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对人物具体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其中主要的是要写好人物在事件发展中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思想。

记人的作文还要详略得当,有的地方需浓墨重彩,有的地方轻描淡写,还有的地方干脆空着。

二.写作要点

1.明确写作目的和叙述的中心思想,段落叙述始终围绕着主题而展开,避免空间的叙述和与主题无关的内容。

2. 一篇记叙文,无论长短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事实,因此,在下笔时必须明确:该从何处开始叙述,该在何处结束叙述,以及应该提供何种事实才能使叙述完整。

3. 一篇好叙述文需要直接或间接表达以下六个问题,即:when——该事发生的时间;where——该事发生的地点;who——人物角色是谁;what——发生的是什么事;why——该事发生的原因;以及how——事件的结果是如何造成的等等。

4.写作顺序可以采用“顺叙”、“倒叙”和“穿插叙述”的方法,但初学者最好采用“顺叙”的方法进行训练,以情节发生时间的先后为序。

三.记叙文的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开端、发展、结局

这几个要素必须要在文章中有充分的体现,不论写人的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要求写作时要注意利用好六个要素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人物

人物是记叙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人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几种:

1.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

此类描写比较常见的失误:

(1)对人物的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不明白动作描写的目的。

(2)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的年龄、性格不符,对人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3)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词汇贫乏,语言表述力差。

2.肖像描写

人物外貌描写指对人物长相体态,衣着打扮,神态表情,姿势声音以及生理特征等的描写。为此外貌描写应能抓住人物外形的特征,又体现出人物性格特征,并与人物的社会地位、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符合,切忌面面俱到。

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是心理描写。

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在心理描写的方法上却可以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想”“他觉得……”。

(2)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3)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4)内心独白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5)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二)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提供了生活场景,同时,时间也有结构文章的作用,一般记叙文的写作要依照时间来行文,依时间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几种方式。

一般写作用顺叙,但为了突出结局,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这可以设置悬念。

插叙、补叙往往起到扩充文章内容,丰富文章表达的作用。

(三)情节

情节是一个记叙文完整内容的具体展开。它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个别作品可以有序幕和尾声。

作为写作的重点,“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一篇文章的闪光点往往就体现在那儿。

情节的构思应遵循生活的真实,要有“生活的合理性”。所谓“生活的合理性”是指写作的内容要符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也不必太拘泥,学一学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个,合成一个”的方法会使文章更加充实丰富。

情节的构思将直接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物别是写事的记叙文,当然写人的记叙文也要通过一个事儿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这样在设计结构的时候就应该斟酌了。

作文虽然不是文艺创作,但其中也少不了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记叙文在写人或记事中要善于借鉴一些表现手法,当然这也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构思。

“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怎样可以写出一波三折的作品呢?

1.设置悬念 2.一波三折 3.突破常规(依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一则具有突破常规的作文:冬天的冰雪路、清晨、上学去的小芳、买豆腐的老奶奶)

四.记叙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结构文章要有一个统率全文的线索。线索把文章中的所有内容组合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集体。

可作线索的内容多种多样:物为线索;感情为线索;一件事为线索;一句话为线索;游踪线索。

2.要有复杂记叙文的特点,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有一定的深度,这个深度靠议论、抒情来得以落实。

记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升华,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在记叙文中,往往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使文章更具有文学艺术感染力。

3.要综合调动多种写作技法,从形象的刻画,到语言的使用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学表现技巧来。

复杂记叙文写作篇三:记叙文写作之情节曲折

记叙文写作之情节曲折

一、写作知识问题化

1、请分析《鸿门宴》故事情节的波澜之美。

分析:

2、分析小说《猎狮》的情节特点。

伊丽薇娜的弟弟佛来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尔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尔猎狮身死——佛来特”。伊丽薇娜蜚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周后从非洲运回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具狮尸。她又赶发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巴布尔尸。”很快,又收到非洲回电:“无误。巴布尔在狮腹内。”

分析:

二、点石成金

1、《鸿门宴》情节特点

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羽不应↗项庄舞剑↘项伯翼蔽↗樊哙闯帐↘赐壮士座

情节三起三落,悬念乍解又生,意外险象迭出,极尽一波三折之妙,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生动地展现刘邦、项羽、张良、范增、范哙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楚汉相争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2、这篇短文以电报为线索,将“猎狮——身死狮腹——运狮——尸在狮腹”的奇特情节叙写得明明白白,一波三折。文章巧妙地使用了误会法,化平淡为奇特,而且情节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三、链接高考

(2003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范文:

抛妻弃子之迷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而飞出一两个金凤凰,箫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童养媳,她们并不知道箫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是太闭塞了,唯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箫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俩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长长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风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箫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箫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箫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箫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老婆!

箫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个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箫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未落,箫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抗“非”一线的箫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箫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思考:阅读《抛妻弃子之迷》分析文章是如何紧扣话题安排故事情节的,故事情节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文章通过写箫顺?抛妻弃子?的故事,颂扬了像他一样的?抗‘非’?先进人物。为了紧扣了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特意安排村民、妻子、母亲对箫顺有不同的认识,一些女人们传播流言;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谣言也使她将信将疑;只有箫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还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向人们说?顺子不会的,不会的!?,使故事情节不仅合乎情理,而且一波三折。

四、写作知识网络化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不平”,使所叙故事“一波三折”呢?办法很多,如“巧合法”、“误会法”、“悬念法”、“曲直法”、“张驰法”、“虚实法”、“开会法”、“烘托法”等,其中“悬念法”和“误会法”值得同学们借鉴。

如何“曲说故事”?这就涉及到一个方法与技巧的问题了。古人创造了许多技法技巧,应该说都很管用。比如:悬念法。在写复杂记叙文时恰当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对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紧张的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写作时可抓住读者的这种心理,在文章开头或情节展开的关键时刻运用各种手段造成神秘感,比如“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写结局后叙过程,先写问题(事件)暂后交代为什么(背景介绍),或者借助间接描写,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等等,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从而获得引人人胜的效果。再比如:巧合法。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天下就有许多巧合的事,巧,要巧得出入意料;合,要合乎事理合乎人之常情,就是既要让读者感到意外吃惊,又要感觉结局本该如此。又如:误会法。就是利用人物间的一次或多次误会,并且(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复杂记叙文写作)又不急于解释,于是一波连一波,推进事件矛盾复杂变化,造成情节的不断展开,最后误会解除。有时还可以是一个误会刚刚消除,一个新的误会又产生,而且误会之间都有前因后果的联系,形成连环误会。误会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如山上看山,一峰背后又耸一峰,美不胜收。还有抑扬法。“抑扬”本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在写作中则指作者情调先低沉后高昂、观点先含蓄后显露、笔力由柔变健的控制和运用。可分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和抑扬交错三种。先抑后扬或欲抑先扬运用得体,就会造成如同平缓的水流突然跌人深岩,随即激起千朵浪花的效果。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正反照应,而且曲折生姿。抑扬交错的写法更使行文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生动感人。当然,还有倒叙法、补叙法、夸张法等等。这些方法和技巧的得体运用都能使事件或故事收到慑人心魄、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记叙文起波澜的十种方法

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说的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生动的叙述,使文章有波澜呢?

一、倒叙法。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我与父亲不相见以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用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别开生面地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绵绵情思。然后再细腻地叙写父亲的“背影”,抒发特定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倒叙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还有《祝福》)

二、插叙法。鲁迅在《故乡》中插叙了对少年闰土和“豆腐西施”的描写,以形成与眼前的中年闰土和杨二嫂的鲜明对比,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人民日趋贫困的旧中国农村的黑暗的社会现实。运用插叙,往往能使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主题深刻,情节曲折,是使文章能起波澜的重要手法。

三、藏露法。就是作者把“底”先藏起来,最后才出其不意地抖露出来,把文章推向高潮,造成文章的波澜。

如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画》,写张副市长爱画画,某日一酒楼老板要以两万五的高价买他快要画完的《奔马图》,市长妻子回来听说后说了一句话:“你前几天在市里参赛的《百竹图》,在一千多幅参赛作品中只排了六百多名。”市长一听大吃一惊:原来酒楼老板是想找借口贿赂我啊!便再也不提画 的事了。文章结尾才把“底”露出来:多年后市长才知道《百竹图》其实是一等奖,妻子说谎是怕自己犯错呀!文章不由不引人深思。

运用藏露法要注意:如果只“露”不“藏”,平铺直叙,读者失去了探索的乐趣,然而只“藏”不“露”,也会使人不知所云,产生误解。所以,要有藏有露,“藏”的自然合理,“露”的新颖别致,这样才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四、夸张法。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用的就是夸张法,以“新装”的似有实无,辛辣地嘲弄了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奉承和虚伪透顶,用讽刺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不难看出,夸张法所追求的那种幽默、滑稽及言过其实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行文出现起伏。

五、抑扬法。通过文笔的褒贬造成文势起伏的方法,抑,即压抑,贬低;扬,即昂扬,抬高。或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使文章前后造成强列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形成波澜。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其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再如杨朔的《荔枝蜜》,开头写作者小时侯被蜜蜂蜇了一下,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就疙疙瘩瘩,总不怎么舒服”,这是抑。文章结尾感慨蜜蜂的可爱,“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是扬。欲扬先抑,使文章曲折有趣。(还有《都江堰》)

运用抑扬法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作者感情变化的规律,这样才会真实感人。

六、突转法。指情况突然剧变化,往往在顺、逆之间发生180度的大转变,出人意

料。这种大起大落,能对读者产生强烈刺激,引起读者急切关怀,亦使文章更具思想与情感张力。

如莫泊桑的《项链》,当玛蒂尔德花十年工夫偿还女友的项链时,才知道,女友借给她的项链竟然是假的。不仅文中的主人公大吃一惊,就连广大的读者也感到意外,这突转的一笔,既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又引人深入思考。

美国小说家欧?亨利专以“突转”见长,《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都是渲染铺垫而形成一种翩翩欲动的氛围,使中心部分产生“银瓶乍破”“铁骑突出”的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运用此法要注意转的合乎情理,不能游离情节,为了突转而突转。

七、悬念法。“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腾挪跌宕,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吊人胃口。《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再如《祝福》就把祥林嫂之死放在开头,引起读者对祥林嫂一生强烈的关注。

八、言他法。这种方法先撇开主要人物,用“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方法,先写他人,再写出主要人物。如课文《猎户》本来写访问打豹英雄董昆的,但文章却宕开笔墨,先写家乡的尚二叔,又写绕道去看望“百中”老人,然后再写董昆。前面两个人物,是突出董昆形象的手段,它可以更鲜明地显示主要人物董昆的时代特点和思想性格。

九、误会法。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如沈从文的《边城》,祖父听到大老来给翠翠唱歌,非常高兴,第 二天便进城去鼓励大老继续唱歌:“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的第一号。”谁知唱歌的竟是二老,祖父自己误会了,顿时“脸色那样难看”,文章的情节从而曲折起来。

十、巧合法。就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的起伏曲折。

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即没有相配的发卡来装饰。于是圣诞节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卡,而妻子却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金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各自干出了动人心魄的“壮举”,使得双方的愿望都落空了。作品妙用巧合法,既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突出夫妻之间感情真挚、诚笃,读来催人泪下,又让人深思。

“无巧不成书”,巧合要真实,合乎情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切不可漏洞百出,哗众取宠。

此外,还可用虚实相生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口技》;有离有合法(写开去又收回来),如《白杨礼赞》等等。根据内容的需要,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这样疏密相间,文章也就有了波澜。在叙述过程中适当插入一段描写、议论、抒情等,使在叙述中有断有续,可以激起叙述的波澜(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当然,一篇文章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