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以下是博文学习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一: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一个文理参半的学科,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此,我谈一下我个人学习地理科的一点小小体会。

我把学习地理的步骤分为三步曲:书本、练习和考试。当然这三步对于其他科目也适用,但地理科在这三步曲中有它的特点。

一、书本。地理科的书本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科知识较重,也就是记忆量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另一类是理科思维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应用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这方面往往还涉及计算。在看书本时就要注意这一特点。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看书时要记忆和联系实际,注意关键词句。而自然地理则应加深理解及推算的原理。看书时还要注意加强空间思维的联想,例如想象地球的转动变化等。按照以上的规律看书,把书本的知识结成网络,这样就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二、练习。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做练习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类的知识题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明和清晰,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涉及简答题。而理科类的题目通常是难点,特别是计算的部分,做这类题可以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专门训练,并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做练习贵在精而不是多,做题是检查书本知识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题时不清晰或出现错误,立即查书并记住是很重要的。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 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 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 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 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忽忽数十个世纪,人类一直在感受着自然造物的神奇,并通过人与自然的往来交流中,地理学不断被拓展出新的意义与内涵。时至今日,地理事物与现象变成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经典意义上的山川面貌、星辰运行等自然地理的内容,而且更多地融入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旅游等人文层面的印记。由此延伸,进而折射出社会风貌真实的投影。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还需要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首先,我们得明确,为什么学地理?学地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要清楚地理学习有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很多进入高一的学生,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上册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学生对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很简单,学习地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考试。每次考试都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好办法。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后纠正是使自己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学会从考试中摸索出重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很多文科学生都知道,地理在文综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不同于政治和历史,地理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相信同学们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某些同学学起地理来非常的轻松,而且效果挺好,而有些同学就感觉它是那么的难学,从而使得分差拉的特别大。

那学习地理到底有没有什么窍门吗?答案是没有。

相信很多地理老师都告诉过大家地理该如何去学,但是同学们听起来感觉是那么的虚无缥缈,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归到了原点。

其实同学们都没有注意到,地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地理涉及的内容太多了,做一个题目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又不在大家的脑子里,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肯定是所谓的“难题”了。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如何去记住这些知识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对地理课程必须要感兴趣,上地理课的时候感觉要非常的好,课下做题目的时候要非常的乐意。可能很多同学学地理都是被逼的,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浓厚的兴趣,地理根本就学不好。如何去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呢?

(1)我建议同学们要多和地理老师交流,从老师那里获取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2)没事的时候就把地图册拿出来翻一下,你可以不用去按照学习的步骤去看地图册,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把地图册当做是一本小说一样。

(3)和同学们进行地理知识的交流,互相提问(不用太正式),以娱乐的形式进行是较好的。

2、学会自己去罗列所学的知识点(不能太细,太细知识就串了),如果能力上升了之后就需要自己去总结专题。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比较严密,同学们要跳出一节一章甚至一本书,从整个高中地理的宏观角度看一下,多看几次,你们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道如何去看的话问老师)

4、多做题,通过题目来进行记忆的效果比对着知识点死记要好得多。题目的选择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眼高手低,只做一些所谓的难题而忽视了基础的题目。(最好是能够考察大家对知识点运用的题目是最好的,简单的记住一个知识就能做出来的题目并不好)

如果较好的做好了以上几点的话,我相信大家不仅仅是记住了高中该记住的地理知识,而且地理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一、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要有针对性

“中学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放占优势,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

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经验与感情投入。使他们在尝试中不断取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所以我认为,对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培养,应在协助学生获得物理感性经验,在增强对物理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首先针对初中学生的做事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要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能力。记得以前的外语课本中讲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教授为了纠正学生观察实验不仔细的坏毛病,有一天教授在自己和每位学生面前放了一杯溶液,首先他用中指蘸了一下液体,放到嘴里尝了一下,说没有味道,然后让每位学生都试试,结果学生发现液体味道非常苦。学生们都很纳闷为什么教授会说没味道。原来教授用中指蘸了液体但放到嘴里的指头却是没蘸液体的食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我们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做许多演示实验来配合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对学生而言,决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演示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往往不知怎样观察,观察的关键在哪里,如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演示实验受时间限制,不可能反复演示,所以指导学生及时准确地仔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每个演示实验都有观察的关键和要点,这也是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绝好机会,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和掌握仔细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

在学习热对流一节中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张很轻很薄的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再拿一根针顶在纸片的折痕交叉点处。将右手手掌顺势放在纸片侧边,发现纸片转动了并且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接着,将左手手掌顺势放在纸片侧边,发现纸片也转动了,但却是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最后,将手平放在纸片上方和手握拳放在侧边,发现纸片都不转动了。此外告诉同学们手心的温度比手指温度高。在这个实验中,老师要提醒同学们观察时应注意三点:1、纸片的转动方向;2、在纸片侧边,握拳和摊开手掌的不同现象;3、手掌放在纸片侧边与上方时,纸片转动的情况。通过这三点的指导,学生就会发现只有将手掌放于纸片侧边,它才会转动,然后结合教师的提示“手掌与掌心的温度不同”分析出由于空气流动进而带动了纸片的旋转,此时学生才豁然开朗,

并轻松的掌握了气体流动的特点。然后请同学讨论纸片为什么旋转方向不同,如此又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对刚才所学知识点进行了应用和巩固。

其次,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好动特点,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将它们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动手。初中阶段,实验分析归纳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现代教学中有很多当堂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怎样使小灯泡发光的这个简单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显得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有的同学甚至向其他同学炫耀。这个实验虽简单,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但在一些课堂上,也看到以下一些现象,如有的学生只观察不动手;有的学生操作不到位,实验无结果,草草收场了;有的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而是自己随便做,甚至损坏了实验器材。教师辛苦准备的实验,就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显然,在每次实验前,教师的指点很重要。一般有以下几点:1、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2、说明本次实验的步骤;3、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4、强调每位学生都要动手操作。若不做相应指点,学生就掌握不了做好实验的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二:高中地理经典学习方法技巧

地理学习技巧方法

同学们对地理这一门学科并不陌生,但高中地理学习对每位同学都是意义重大且极具挑战性的。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它所研究的空间范围可以大到全球,也可以小到一个点;研究的领域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通过有效的学习,能极大地帮助我们充实常识、活跃思维、提高素质,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公民的必修课。不同模块之间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很大,这给同学们学习地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如果学习方法不能及时转换会造成心理上的茫然和学习上的束手无策。为了帮助同学们有准备地走进地理课堂,这里我以模块为单位主要从学法和心态两个方面慢慢道来,其间多为个人实践所得,希望能够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帮助大家及时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

在正式学习高中地理内容之前,必须对学科及将来的各种考试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一、理解地理学的特点,明确学习思路

1.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特点表现为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图和图像图表,其突出的规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地理变化过程,地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质是批判性和战略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空间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色。空间性落实到具体的地区就是区域性。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地理研究的现实意义就更为突出,高考正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解决区域问题来考查区域性的。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地理试题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特色的学习方法。

2.高考会考对地理考查要点

地理高考和会考都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强调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思想,选材广泛,材料新颖,创设全新情境,体现公平,联系实际,解答现实问题,具有时代气息,关注热点问题,考查人文素养,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地理试题所考查的主干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知识,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地理素养的表现,也是对书本知识的再现。地理高考坚持以“理”为主,重视核心的地理知识,强调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强调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和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

能力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在上述四项能力中,尤其获取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值得格外注意。

考试力图体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课程要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考试也非常关注这些方面。

在近年的文综高考中,第36题是地理学科内的综合题。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地理高考的要求。该题一般都有一幅地图,考查区域地图和其他图像图表的阅读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空间定位,考查区域

基础知识,考查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考查人文特征及其条件(农业、工业、资源开发、人口、城市、交通),考查人地关系(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解决)。

3.不同的地理内容,学习方法有不同的要求

地理学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自然地理宜采用理科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重点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图和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区域的分析方法。

地理高考越来越脱离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为基本载体,重在进行地理思维方法、地理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学生基本的、宏观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成为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案例式的分析法成为流行的学习方法之一,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已成为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空间概念是地理学习的关键

空间性考查主要包括水平空间、垂直空间结构和立体空间关系。地理学根据空间的差异性,把空间划分为大陆、地区、地方和地点等不同尺度来研究。空间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地理思维基础,如把握一地或某一地理现象的位置,明确半球、海陆、经纬等等位置。

许多同学地理学不好就是没有清晰空间概念。对时空变化不敏感,对具体位置和相互位置关系把握不清。学习中能把许多地理知识记忆得十分清楚,但是不能落实到具体的空间图上。没有落实到图上的知识就还是没有真正掌握的地理知识。

地理空间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空话,要具体落实在学习过程中。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培养,就可做以下设计:第一步,选取个条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让自己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像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第二步,在了解大洲、大洋的基础上,让脑海中想像,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气候区等,此时,在脑海中形成的经纬仪就已经成为平面的地球仪;第三步,在学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这时,脑海中的地球仪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

建立中国的空间概念,能够进行中国空间定位是很重要的。学习中要抓住我国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范围和位置;抓住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如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以及其他一些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温0°C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铁路沿线等等。

中国的空间定位要求落实到两个层面上,一是落实到省级行政区地层面上,而是落实到地形区的层面上。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包括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河湖图、中国资源能源图、中国农业图、中国工业图、中国人口城市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分区图等。 建立世界的空间概念要求落实到十三个地区的层面上。结合主要的经纬线,深入掌握世界政区图、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世界交通图、世界分区图等。

三、运用地理工具是学好地理的桥梁

文字和地图、图表、图片等地理学表述的双重形式,构成了地理学的形象特征,地理高考会考突出考查了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地理工具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地理事象的思维品质。地理试题几乎是每一个题组都有一幅图(表),这些图表多数比较新颖,对学生读图(表)的能力要求较高。

地理技能主要包括地图基本技能;时间计算;等值线判读;地形剖面图绘制;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圆形百分比图的阅读与绘制;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分析;原理示意图、景观图分析;分布图阅读与分析;资料阅读与信息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技能等等。

等值线图重点是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等值线图的读图要求主要是五个方面:读数据;判断等值线疏密、走向和递变规律;判断弯曲特征及成因;判断极值区特征及其成因;绘制剖面图等绘图技能。

图表类型很多,包括经纬网图、等值线图、分布图、原理示意图、模式图、结构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等。统计图表三科综合的切入点之一。

统计图表类型多样,高考中常见的有曲线图、折线图、点状坐标图、圆(扇)形百分比图、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格等等。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特点和功能不同,高考中多在教材中原有图基础上作变式处理(统计图的转换)或考查新图。统计图表按要素多少可以分为单图(单一要素图)、叠加图(多要素图)和组图(多幅图组合)三种。叠加图和组图要会分解成单图,在阅读单图基础上,分析要素间相互关系和多幅图间的联系。

单图的阅读包括:(1)读出图名,明确图表内容;(2)阅读坐标(横坐标、纵坐标;观察坐标设置是否严格)、明确单位、读出数据。(3)抓住特征点与特征量(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转折点),分析数据特点和变化趋势。(4)提取已有知识信息,分析图中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发现隐含信息。(5)注意整体和局部分析、宏观与微观分析

叠加图和组图的阅读要明确:不同单图的各自优点不同;组图扩大信息含量和读图难度;分解法和叠加法训练是平时训练的重要方法;要经常使用比较法。

四、联系实际,关注现实问题

我们通常把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里所说的理论既可能是某一个学科某一方面的理论,也可能是多学科多个方面的理论。理论联系重在强调理论的实践意义,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在实践中对理论的科学发展,这反映了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作用。它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②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③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就中学而言,学生在课堂教学学到的主要是系统的、完整的、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等等,我们称之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正向的,既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并能运用学到的东西解释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就综合能力考试而言,理论联系实际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具体问题设问,命题者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做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命题追求“学以致用”,不仅是对学习结果和学习思维过程的检测,也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地理命题一贯以此为重要目标。

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在中学地理学习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最低表现为用一般的原理来定性地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一些地理问题,高一层次是把多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更高层次是善于将原有的主干知识新获得的地理信息相结合加以分析运用的能力。该项能力在考试中尤其显得重要,也是考核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

地理学源于人所生活的环境,反过来又指导人们如何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门科学。应时时刻刻关注周围的生活,注意将生活现象引入到学习中来。如对沙尘暴、火山、

地震、台风、洪涝、城市绿化的现实解释,对我国能源、交通、农业、工业发展的具体分析等。 例: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1—2题:

1.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数量

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

本题通过城市环境的治理问题,将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水体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希望引起广泛的关注。

第1题充分表明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的现实情况。在众多的城市环境问题中,热岛效应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都引起了极大的注意,不少国家已经在建筑物的“绿化”问题上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并且付诸实施,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有效地减轻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该问题在我国相对于其他城市环境问题,注意得还远远不够。在大城市急剧增温的房地产热中,也很少有开发商关注屋顶的绿化问题,更不要说付诸实施了。因此,我们结合能量的转化问题,把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的建设问题摆到了题目的题干中,以期引起关注。正确选项是B。

与之相类似的情况就是人工草地的建设问题。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高尔夫球场的草坪在养护过程中,对土地和地下水所造成的污染,十数倍于农田施肥和使用农药造成的污染。一些人口密度大的发达国家,已经严格限制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对品种单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造成的土地资源退化和地下水污染问题,也加紧了研究和及时采取对策。我国的人工草地建设,在许多城市是方兴未艾,可是令人忧虑的是对其引发的负面影响却很少有人注意和过问。因此第14题的设计突出了考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也期望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类问题更加广泛的注意。14题正确选项(来自: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 网: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是:D。

五、逐步建立地理知识结构,形成地理知识体系

通过中学地理的学习,学生应该形成有质量的地理知识结构,并能进行灵活提取、迁移和应用。地理知识结构建构的层次包括:(1)地理常识(地理事实、地理数据);(2)地理概念(概念群、核心概念);

(3)地理规律和原理;(4)主要知识点及答题思路;(5)章节知识结构;(6)宏观知识结构;(7)学科内综合知识;(8)跨学科知识。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帮助学生有效地习得概念,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概念学习是中学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高考考查概念主要有两种:考查已知概念,测试学生掌握的准确程度;考查未知概念,考查学生把提供信息读懂,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有的时候,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是概念不清。例如:走向、延伸方向、流向、上风向、最小风频、递变规律、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河流补给、地质构造、地质作用、锋面气旋、季风、山麓、雪线、伏旱、湿地、耕作制、坎儿井、地带性规律、晨昏线、日期界线、环境人口容量、文化传播、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布局、产业转移、区位等等。

举例法是学习概念最基本的方法,对比法是学习概念的另一个重要方法。

进行概念分类,明确概念从属关系,了解概念群并进行概念应用训练,在使用中掌握概念。要梳理主要的概念,进行重点核心概念分析。例如气温的概念群包括:

(1)极值气温(最高、最低);(2)平均气温(日平均、月平均);(3)温差(日较差、年较差);(4)积

温;(5)温度带;(6)等温线;(7)气温变化(水平变化、垂直变化);(8)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地形、水文、天气、人类活动)。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地理规律主要分为空间规律(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时间规律(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年际变化)、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自然界主要是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运动。物质的组成主要是基本地理概念和地理事实,物质的运动变化则是规律和原理。

理解运用基本规律和原理,要求首先识别简单的规律和原理,主要是单要素的变化规律。如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oC);气压垂直变化规律(越往高气压越低);经度和纬度分布规律(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等等。遇到复杂的规律应该分解为简单的规律,分析主要影响要素及其关系,分析规律使用的条件。规律的掌握要经常借助地图来实现。

理解运用基本规律和原理,要求会归纳概括出规律和利用规律分析地理事物趋势,预测地理现象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变化大都有规律可循,地理原理涉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各方面,因此考生在学习与复习过程中不仅应对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它们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即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或演绎推导等能力。

地理规律和原理很多,学习中要会总结。如主要包括:时区变化规律;经度纬度变化规律;地图方向规律;地球自然和公转规律;阳光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四季变化规律;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气压变化规律;锋面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规律;河流补给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和物质循环规律;人口增长变化规律;城市化规律;河流分布规律;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生态平衡原理;气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等等。

地理学关键要就“理”字做文章,否则就停留在描述的阶段。同学们不仅要知道地理事物分布在哪里,更要学会分析为什么在那里。理解、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比较、推导、综合分析的能力就是要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并运用其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或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比较和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建构知识结构要注意建立地理知识练习线索。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是对已知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联系途径和方向,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方能提取应用。旧知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经过重新组合、归纳、联系、迁移,就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例如:

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或对比联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块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年青的褶皱山脉的分布——年青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与冲击平原有关大河的分布。

地理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联系,如: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自然植被的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分布。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晨昏线移动——地方时不同——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在远日点附近——7月初——北极附近为极昼——晨线在北极圈内。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指导篇三: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共6篇)

篇一: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一个文理参半的学科,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此,我谈一下我个人学习地理科的一点小小体会。

我把学习地理的步骤分为三步曲:书本、练习和考试。当然这三步对于其他科目也适用,但地理科在这三步曲中有它的特点。

一、书本。地理科的书本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科知识较重,也就是记忆量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另一类是理科思维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应用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这方面往往还涉及计算。在看书本时就要注意这一特点。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看书时要记忆和联系实际,注意关键词句。而自然地理则应加深理解及推算的原理。看书时还要注意加强空间思维的联想,例如想象地球的转动变化等。按照以上的规律看书,把书本的知识结成网络,这样就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二、练习。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做练习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类的知识题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明和清晰,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涉及简答题。而理科类的题目通常是难点,特别是计算的部分,做这类题可以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专门训练,并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做练习贵在精而不是多,做题是检查书本知识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题时不清晰或出现错误,立即查书并记住是很重要的。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 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 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 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一)要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地理学习的支柱是教材的阅读理解,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所以,一定抓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

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下册、选修教材一和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三、考试。每次考试都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好办法。在考试中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后纠正是使自己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要学会从考试中摸索出重点和规律。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很多文科学生都知道,地理在文综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它不同于政治和历史,地理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相信同学们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某些同学学起地理来非常的轻松,而且效果挺好,而有些同学就感觉它是那么的难学,从而使得分差拉的特别大。

那学习地理到底有没有什么窍门吗?答案是没有。

相信很多地理老师都告诉过大家地理该如何去学,但是同学们听起来感觉是那么的虚无缥缈,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归到了原点。

其实同学们都没有注意到,地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地理涉及的内容太多了,做一个题目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又不在大家的脑子里,显而易见,这样的题目肯定是所谓的“难题”了。

现在的问题就来了,如何去记住这些知识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1、对地理课程必须要感兴趣,上地理课的时候感觉要非常的好,课下做题目的时候要非常的乐意。可能很多同学学地理都是被逼的,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浓厚的兴趣,地理根本就学不好。如何去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呢?

(1)我建议同学们要多和地理老师交流,从老师那里获取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2)没事的时候就把地图册拿出来翻一下,你可以不用去按照学习的步骤去看地图册,你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把地图册当做是一本小说一样。

(3)和同学们进行地理知识的交流,互相提问(不用太正式),以娱乐的形式进行是较好的。

2、学会自己去罗列所学的知识点(不能太细,太细知识就串了),如果能力上升了之后就需要自己去总结专题。

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比较严密,同学们要跳出一节一章甚至一本书,从整个高中地理的宏观角度看一下,多看几次,你们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道如何去看的话问老师)

4、多做题,通过题目来进行记忆的效果比对着知识点死记要好得多。题目的选择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有针对性,不能眼高手低,只做一些所谓的难题而忽视了基础的题目。(最好是能够考察大家对知识点运用的题目是最好的,简单的记住一个知识就能做出来的题目并不好) 如果较好的做好了以上几点的话,我相信大家不仅仅是记住了高中该记住的地理知识,而且地理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一、培养学生学习方法要有针对性

“中学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放占优势,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

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而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加强他们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小创造,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感性经验与感情投入。使他们在尝试中不断取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一种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所以我认为,对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培养,应在协助学生获得物理感性经验,在增强对物理学习兴趣上多下功夫。

首先针对初中学生的做事马虎、注意力不集中等缺点,要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能力。记得以前的外语课本中讲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教授为了纠正学生观察实验不仔细的坏毛病,有一天教授在自己和每位学生面前放了一杯溶液,首先他用中指蘸了一下液体,放到嘴里尝了一下,说没有味道,然后让每位学生都试试,结果学生发现液体味道非常苦。学生们都很纳闷为什么教授会说没味道。原来教授用中指蘸了液体但放到嘴里的指头却是没蘸液体的食指。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我们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做许多演示实验来配合物理概念、规律的讲解。对学生而言,决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演示是非常感兴趣的,但往往不知怎样观察,观察的关键在哪里,如何把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由于演示实验受时间限制,不可能反复演示,所以指导学生及时准确地仔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每个演示实验都有观察的关键和要点,这也是提高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绝好机会,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和掌握仔细观察实验的科学方法。

在学习热对流一节中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张很轻很薄的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再拿一根针顶在纸片的折痕交叉点处。将右手手掌顺势放在纸片侧边,发现纸片转动了并且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接着,将左手手掌顺势放在纸片侧边,发现纸片也转动了,但却是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最后,将手平放在纸片上方和手握拳放在侧边,发现纸片都不转动了。此外告诉同学们手心的温度比手指温度高。在这个实验中,老师要提醒同学们观察时应注意三点:1、纸片的转动方向;2、在纸片侧边,握拳和摊开手掌的不同现象;3、手掌放在纸片侧边与上方时,纸片转动的情况。通过这三点的指导,学生就会发现只有将手掌放于纸片侧边,它才会转动,然后结合教师的提示“手掌与掌心的温度不同”分析出由于空气流动进而带动了纸片的旋转,此时学生才豁然开朗,

并轻松的掌握了气体流动的特点。然后请同学讨论纸片为什么旋转方向不同,如此又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对刚才所学知识点进行了应用和巩固。

其次,针对初中生的好奇好动特点,在学生实验中,要充分将它们激发出来,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动手。初中阶段,实验分析归纳法是研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现代教学中有很多当堂实验,这些实验往往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怎样使小灯泡发光的这个简单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显得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有的同学甚至向其他同学炫耀。这个实验虽简单,但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但在一些课堂上,也看到以下一些现象,如有的学生只观察不动手;有的学生操作不到位,实验无结果,草草收场了;有的学生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而是自己随便做,甚至损坏了实验器材。教师辛苦准备的实验,就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显然,在每次实验前,教师的指点很重要。一般有以下几点:1、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2、说明本次实验的步骤;3、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4、强调每位学生都要动手操作。若不做相应指点,学生就掌握不了做好实验的方法。

篇二:高一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高一学生怎样学好地理

“文难地理,理难物理”,地理一直是文科学生一门难以功克的学科,制约着同学们前进的步伐,其实,学习地理并非想象中那样可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地理也会轻松自如。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学习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 掌握地图学习方法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在考试中地理题常常伴着地图一起出现,无图不出题是现在地理学科高考的特点。所以学好地图尤其重要,怎样才能高效地学好地图呢?可有“五多学图法”即,一多看,二多背,三多画,四多查,五多想。多看就是把地图当成“小说”经常看,反复看,从头到尾,从尾到头;多背就是要每天早读,把典型区域图的知识点牢记在心;多画就是要把铁路线、区域图等画在纸上画,熟画成诵,刻在脑中;多查就是在遇到自己百思不解的难题时,积极去查地图册、查阅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多想就是当看到一幅区域图时,就尽可能从地理区位角度去思考分析。要做到书本知识地图化,把地理知识和地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只要坚持、有耐心,地图就一定能学好。

二、善于总结归类,学会知识迁移

地理知识很多,命题方式也很灵活,不像政治、历史一样很多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可以找到,地理的学习,说到底就是一个方法的学习,所以地理成绩的提高必然要求掌握方法与技巧。错题的整理总结归类和知识的灵活迁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会总结归类就是要用好错题本,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搞清楚正确答案的合理性,整理完之后还要从头到尾经常看。地理综合题的答案具有格式化、类型化的特点,又往往和课本知识紧密相连,所以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每个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形成的区位条件或影响因素,并对照课本找准知识的对应点,以后凡是这类问题,就可运用这种模式“因题制宜”并结合具体的地理背景加以改动,就能获得较高的分数。

三、学会对重点知识的批注和整理

批注是指在进行阅读时,对知识内容进行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其好处在于:在形式上,它能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在作用上,它能够在每个人的知识水平、感知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激发其个性思维。地理高考综合题的评分标准主要是采点给分,这就要求在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把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并重点记忆,同时在学习和做练习的过程中加以利用。

通过老师对知识的传授、讲解、分析,学生对重点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了必要的作业与练习外,还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反思。归纳是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以形成掌握知识的体系;整理是对知识取舍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中重点的进一步提炼的过程,这样学习的重点将会更突出;反思是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是对某类问题再认识的过程,这将会更好地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四、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五、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 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

六、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学们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七、建立自己的学习理念与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但学无定法,方法要因人而异,不能照搬。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做到专注、高效、从容、自信。专注就是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读书就是读书,背诵就是背诵,听课就是听课,写作业就是写作业,一心一意干好一件事;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能干最多的事,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晨读默记,即读书时尽量不出声,而是边看边思考记忆;从容就是要有主见要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以我为主,别人的为我所用,不能早读时看到别人读英语,你也撂下地理而去读英语,你要了解自己的需要,做从容的自己;自信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考好了是水平,考差了是意外,相信自己成绩会很好,而且会更好,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面对困难,永不退缩,不可过分自卑,也不可过分自负,自信昂扬,笑对挫折,笑对人生。

所有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勤”字之上,要勤读书,勤读图,勤思考,勤做题,勤总结,只要你能做到这几点,相信你的地理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

篇三: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经典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版块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