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物

小编语:为你精心整理的生命:生物,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生命:生物篇一:生命的生物学价值及保护

浅析生命的价值及保护

摘 要:人不能作为一个物种单一地生活在地球上,人的生活需要多种生物直接或间接的帮助。然而,美国的《科学》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名为《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灭绝的速率、分布以及保护》的文章,其中提到,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的数量是自然淘汰数量的1000倍,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二十年来自然灭绝的速率开始加快,而是人类活动使然。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生物价值 生物保护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200万种已知的生物,还有更多我们未知的生物。小到细菌、真菌,大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猪、狗、牛羊和树木,都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或多或少的价值。这些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我们生存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一个物种,它对人类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例如:营养价值、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等。间接价值,有环境价值、科学价值等,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质、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调节碳氧平衡、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

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多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食物、纤维、木材、药物、工业原料和服务。与此同时,由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对生物资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同时,对物种的破坏也越来越大。

自古以来,生物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都是常见的因素。而人类诞生之后,更多的原因则变成了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破坏、资源过度开采、生态的变化、气候变暖以及污染等不利的因素,大多数物种的濒危是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人口增加导致对资源的需求增大,从而加大了资源开发的力度和规模,从而在各个方面引发对物种的威胁。

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入侵、环境污染、商业利益驱动。

1)过度开发

人类对物种的过度开发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把野生动植物当作食物、医药、娱乐、原材料和宠物等加以利用,野生动植物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野生动植物及产品贸易的日益国际化和全球化,野生动植物的需要大量增加,特别是现代科技带动了狩猎和采集工具的发展,提捕高了获和采集野生动植物的效率,野生动植物的利用量越来越大,导致了不少动植物的种群下将、分布区缩小和物种灭绝。

2)外来物种的入侵

盲目地引进外来物种,不加以区别地引入外来物种,会给当地的物种带来危害。例如,从北疆的额尔其斯河江河鲈引入南疆的博似腾湖而导致原分布于该湖的大头鱼灭绝;俄国和美国的皮毛商带来的狐狸,差一点叫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上的加拿大鹅绝种。

3)环境污染

当今工业化的时代杀虫剂的滥用,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泄。使生活在江河里的鱼虾、软体动物遭受到严重的侵害,使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引起赤潮等一系列的污染。生活在该环境的部分生物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灭绝。当然人类的饮水、粮食和食品生产以及水上娱乐活动也离不开水,所以水的污染对人类同样造成危害。

4)商业利益驱动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许多珍贵的稀有物种成为非法或过度捕捉、交易的热点,给这些物种的保护造成严重困难。此外,有些动物,如熊、犀牛、老虎,在医学上有很高的价值。象牙和多种海龟也是人们心目中极其贵重的珍品。这些动物自然也成为交易对象。

人类不可能独活于地球上,物种多样性是我们必须维持的。为了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拯救濒危物种,人们应深入了解自己有意无意的所作所为对它们的影响。

人类的各种行为虽然符合社会规则但却不利于大自然,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许多轻微或严重、可弥补或不可弥补的损害。这些损害威胁了一部分生物的生存,甚至导致了物种的濒危和灭绝。因此,人类在活动时应时时考虑对生态的影响才能挽回现在这样的状况。

1676字

参考文献:

李典谟,徐汝梅 《物种濒危机制和保育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5

童金男,殷鸿福 《古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生命:生物篇二: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 走进生命科学】

第一节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

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

1、我国约在公元前5000年种植水稻,猪的饲养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

4、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观察。

5、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用牛、羊、狗和猴等动物为材料,进行了内部器官的解剖,并得出人体内部结构与这些动物相类似的推论。

6、18。

7、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8、1859,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9、20世纪以来,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转 载于:www.hnNscy.CoM 博文学习网:生命:生物)克里克提出了子模型。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

1、20世纪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一、水

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水约占体重的,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作用:

①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②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水能帮助运送物质。

④水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的水:

①自由水:水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②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二、无机盐

1、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

2、无机盐的作用:

①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

②有些无机离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

③使血液的酸碱度稳定。

3、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①Fe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②Ca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③Mg是绿叶素分子必需的成分。

④Zn的不足,将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认知能力缺陷、精神发育迟缓、行为障碍等;长期补锌则可能引发贫血、免疫功能低下等。

⑤碘的推荐量为0.15mg/d。

第二节 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糖类和脂质还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一、糖类

1、糖类的化学通式:(CH2O)n,俗称碳水化合物。

2、作用:

①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②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3 ①单糖:是指不能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其中,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含6个碳原子的单糖(己糖),分子式都是C6H12O6。葡萄糖分子中5个C上都连有相同的化学基团——羟基(—OH)。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含5个碳原子的单糖,也称戊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成分。

②双糖:是指由两个单糖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的糖类。常见的双糖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

③多糖:是指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经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复杂的糖类。植物中的淀粉、纤维素以及动物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都是多糖。

淀粉也是人类主要的糖类来源,谷类、薯类等食物中的淀粉含量高达70%左右,豆类中的淀粉含量大约为50%。

血糖低时,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补充血液中的血糖;血糖高时,则合成糖原储存。

脂,后者称为糖蛋白。

二、脂质

1

2、脂肪: ①构成脂肪的基本成分:甘油和脂肪酸。 ②脂肪酸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长链。长链中的碳和碳之间都是以单键(C—C)相连,则为饱和脂肪酸;如果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C=C)连接,则为不饱和脂肪酸。 ③脂肪的作用:储能物质;减少身体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3、磷脂:

①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结构大分子。 ②磷酸和含氮碱基一端为亲水的头部,两个脂肪酸一端为疏水(亲脂)尾部。

4、胆固醇:

①分布:脑及神经组织中,肝、肾、肠等内脏及皮肤脂肪内。

②作用: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的重要生理功能。 ③胆固醇沉积会引起心肌梗死或中风。

三、蛋白质

1

2、氨基酸:

①氨基酸的特点:在与羧基(—COOH)相连的C上都有一个氨基(—HN2) ②氨基酸结构通式:(下左图

)

③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肽键。 (上右图)

④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成肽链,每条肽链的一端有一个自由的氨基,另一端有一个自由的羧基。3个以上的氨基酸连成的肽链称为多肽。

3、蛋白质的作用:

①机体构造的主要成分。

②形成酶、抗体、激素、血红蛋白等必需的原料。

③作为能量供机体利用。

四、核酸

1

2、分类: ①脱氧核糖核酸,DNA。 ②核糖核酸,RNA。

3、组成:两类核酸都是由核苷酸分子组成。

①脱氧核糖核酸的核苷酸组成:一个磷酸,一个五碳糖(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T—胸腺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A—腺嘌呤)

②核糖核酸的核苷酸组成:一个磷酸,一个五碳糖(核糖),一个含氮碱基(U—尿嘧啶,C—胞嘧啶,G—鸟嘌呤,A—腺嘌呤)

五、维生素

1、维生素是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2

维生素

【第三章 生命的结构基础】

第一节 细胞膜

※细胞膜作用:

1、保护细胞。

2、完成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

3、信息交流。

一、细胞膜的结构

1

2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3

4。

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2、胞吞:细胞膜凹陷,形成小囊,物质被包裹在小囊内,进入细胞内部。

3、胞吐:与胞吞相反。

三、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

2

四、细胞膜对信息的接受

1、受体:细胞膜上各种各样的受体,可接受不同的信息。

第二节 细胞核和细胞器

一、细胞核

1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

①核膜由两层膜构成。核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孔道。

②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核基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酶、无机盐、水等营养物质。 ④细胞核内的丝状物质可被染上较深的颜色,称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二、细胞器

1质里呈液态的部分是细胞质基质,可为细胞代谢提供各种原料和反应场所。与动物细胞相比,细胞壁、大型液泡和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和细胞器。

2、细胞器

①溶酶体: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球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可消化进入细胞内的异物及衰老无用的细胞器碎片。 ②内质网:由彼此相通的网状膜系统(单层膜)组成,将细胞分成许多小空间,并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脂质代谢有关。 ③细胞核:双层膜构成,细胞的代谢调控中心。

④中心体:没有膜结构,由两个中心粒互相垂直排列而成,与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分离密切相关。(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没有中心体)

⑤高尔基体:由数层扁平囊和泡状结构组成(单层膜),常与内质网密切联系,起储存、加工和转运物质的作用,植物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⑥线粒体:由双层膜包被,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⑦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有基粒,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⑧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由纤维素、果胶等物质组成,对维持细胞的形状、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重要作用。

⑨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微小颗粒,没有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1

2

3物,例如: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和人。

4DNA集中在细胞的中央,这个区域称为拟核。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例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藻、放线菌。

第三节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很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的衣壳。

3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

4

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

2HIV)”。HIV主要感染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并在其中繁殖。HIV患者的死因通常都是并发症。

生命:生物篇三:什么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