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的说课稿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鸟的天堂的说课稿,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鸟的天堂的说课稿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佳作,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让我们的心为之颤动,情为之动容。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4、学习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二、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主线、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三、教学构想:

以读为本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本节课我想用最简单的朗读、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品味、赏析升华,让学生在课堂有滋有味地读,无拘无束的表达感受。

四、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传说引入、渗透文本----感知文本,理清线索----美读文本、探究重点----自主交流、畅谈感受----实践活动,拓展文本”的模式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收获。

(一)、谈话引入、渗透文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讲故事为切入点,(传说500年前,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村??真是南国的奇观呀!)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话锋一转,“在你们的心目中,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的?”通过汇报,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感知文本,理清线索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检查读生词,先自己试读一遍,然后和同学一起交流需要注意的字、词,从而帮助学生排除读书障碍。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

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梳理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三)、美读文本、探究重点

叶老说: “美文尤要美读”。特别是对《鸟的天堂》这样经典、优质的言语材料,“读”本身就应当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日标、一项任务。在指导阅读“榕树”的特点这一段时,我将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一株怎样的大榕树?”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然后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齐读、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操练,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领会榕树的“大”和榕树叶子的茂盛。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真是一株大树”,突出一株,体会榕树的大;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

“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特别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更要注重加强语气,强调“赞叹”之情。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对榕树的赞叹和喜爱之情,体会到鸟的天堂的静态美。实实在在地练读后,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侍作以新的内涵。我在此增设了设疑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学合作,优势互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自主交流、畅谈感受

在学习鸟多一段时,我先播放“群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象,当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完榕树的大而茂盛和鸟多段落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遗言个,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

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

五、板书设计:

树大 茂盛 喜爱

鸟的天堂

鸟多 活跃 赞美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的说课稿篇二:《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内容简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学期第3课《鸟的天堂》。第一组内容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意识和激情。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大榕树的美丽和“鸟的天堂”的热闹。

(3) 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及关键如下: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及体会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

关键:通过朗读,感悟景美、情美、语言美。

3、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和启发法。遵循新的课程理念和学生主体发展的理论,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开展朗读竞赛,更多的让学生实践体验,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精神。为激发学生兴趣,我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情分析】:

刚入四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初步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默读,自主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但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时的作用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对学生已经具有的习惯和能力继续巩固提高;而薄弱环节加强引导并最终具备,是本课乃至本学期所奋斗的目标。

三、【教学理念】:

本课要突出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简单愉悦教语文,简单愉悦学语文,让学生在简单愉悦的教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四、【课堂流程设计 】:

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及知识特点,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激情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渗透学法——深入研读,突出重点——主题升华,拓展迁移。

1、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天堂》音乐,让学生感受祥和、静谧的人间仙境。创设情境,打开学生向往人间天堂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今天的主题——鸟的天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为什么叫鸟的天堂?鸟多吗?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许多问题的答案。

2、整体感知,渗透学法。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只作适当的指点。接着,我让学生听我范读时做标记,把自己从文中

了解到的内容作上记号并向全班汇报。通过汇报,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这儿我着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切实有效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如:“字加点词加线,关键句子划曲线,精彩句子加叹号(!),如有疑难问号点(?)。”

3、深入研读,突出重点。

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新课标这一要求,我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阅读指导。主要体现在对重点段落的指导上。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学习“榕树”的特点这一段时,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榕树特点的句子,接着用多媒体呈现大榕树课件,老师范读,学生图文对照,听中感悟大榕树的美丽,而后用齐读、生范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赛读,传达惊叹之情。我是这样范读的:“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在学习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这一重点段时,我先出示百鸟飞翔和画眉图课件,让学生结合图文自读、自悟,交流小组学习情况,然后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想象。而后引导:如果你是巴金先生,你会传达怎样的心情?请你通过美读来展现好吗?读后感悟让作者看到众鸟纷飞时热闹场面的惊叹之情。

为使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我采用小组感情接读的方式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传达作者的心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接着引导学生质疑,直至学生无疑难之处。

4、升华主题,拓展迁移。

当学生对课文能够清晰的把握后,我趁机提出这样的问题:(1)“鸟的天堂”之所以存在,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在学生的讨论中唤起学生环保的意识,至此主题得到升华,课题得到延伸。(2)如果你生活在鸟的天堂,为使它更美丽,你会如何做?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唤起他们是环境的小主人的意识。 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再现美的头脑。为此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的:

(1) 摘抄文中美词佳句。

(2) 据文中描写的情景,用笔描画鸟的天堂。

(3) 鸟的天堂已成为游览圣地,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向游人怎样解说。 课堂结束,我设计结束语如下:

同学们,鸟儿是我们的朋友,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让我们携手共同保护环境,创造更多大自然的天堂,使我们这个地球变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鸟儿自由飞翔

榕树 茂盛 赞叹

鸟热闹 惊叹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有待我们去认识去实践。因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带动下提出了自己的子课题《吸取传统文化精华 促进读写能力的提

高》,我是这次课题研究组的一名成员,所以我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附:《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子课题

——《吸取传统文化精华

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鸟的天堂的说课稿篇三: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福华小学 高绪芳

一、 说教材,说学生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情节很简单。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傍晚,群鸟已经归巢,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并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是清晨,正是群鸟出巢的时刻。重点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充分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结尾时又由衷地写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大纲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所以在这节课安排教学任务时,我注重设计的问题以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为目的。而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对自学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读—析—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即

首先让学生能在读中找出相映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再互相交流,最后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宗旨是通过如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我确定了四个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这个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以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模式。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中挖掘这种独立学习的可贵能力,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

鸟的天堂的说课稿

个学生的才能得到表现。

3、德育目标: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的学生由于这方面的知识缺乏,这种环保意识特别的差,有时还会做出一些不良的举动,为了让这种不良现象的杜绝而实现德育目标,我设计了在讨论完所有的问题后,让学生联系课文互相学习交流,体会到爱护大自然,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4、情感目标:

课文《鸟的天堂》揭示鸟与树、人与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当今世界热点为环保,又正好与我国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应,一个“和谐”,从文本到生活,都得到了体现。通过本文的学习,师生情感达到了升华,沉浸在和谐的大自然的氛围中。倍感《鸟的天堂》的确是人间的乐园。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

三、说说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及教学媒体的使用。

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贯彻新大纲提出的: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的要求,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去读,在读中自己去感悟,去领会其意义。理解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可能通过朗读准确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的更加深入。例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数,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进行理解,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在自读中自悟、自得。并让学生从部分词语中体会到榕树的巨大,就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从总体上谈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也可以就某一个

句子,某一个词语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另外,播放影音文件,课文朗读“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这段语言文字比较优美,指导学生带着喜爱之情练习朗读(齐读、指名读、范读、体会读), 并试着背下来。这一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实在在地练习,当堂背下来,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然后教师播放“众鸟纷飞”的Flansh动画,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后,抓住喜欢的句子谈感受,这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为它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空间,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合作伙伴,因而兴趣较浓,积极性特别的高。并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在自读中自悟,在自悟中自得,此时,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主动的求知,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使学生的生命力得到张扬。从而,结合课文了解到作者第二次去“鸟

的天堂”抓住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进行描写,知道鸟的数量多、种类多、姿态多,感受到他们自由、快乐。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讲述有的鸟还会怎样。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 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部分,我设计训练学生围绕第四自然段中重点句展开学习,训练学生找出重点句,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应当视其性质区别处理。在此基础上由此句引出本课的难点 ,第一句“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而第二句鸟的天堂却没有加引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这株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作 “鸟的天堂”,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学会吸收,学会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由个体的学习活动转化为群众学习活动,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供了优势互补的条件,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样的讨论交流就把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和领悟作者 的表达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课文的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答案,多层的鼓励,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顿悟、想象和灵感,体会到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