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平山地质实习报告

下面是博文学习网小编为你分享的苏州太平山地质实习报告,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博文学习网(www.hnnscy.com)的后续更新吧!

苏州太平山地质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序言

本次实习野外路线观察时间7天,时间为7月8—14。 具体内容:

7月8日,下苇甸寒武-奥陶纪地层观察及野溪构造地质观察。

7月9日,房山太平山南坡石炭-二叠系岩性组成、接触关系观察;周口店遗址观察。

7月10日,房山燕山晚期侵入岩特征观察。

7月11日,延庆燕山天池西侏罗纪碎屑岩、岩浆岩特征观察。

7月12日,延庆燕山天池东侧地质构造观察。

7月13日,十三陵天池-三合村岩性、构造观察。

7月14日,沟崖水库-十三陵水库地层接触关系、现代河流沉积作用观察。

本次实习在北京境内,包括门头沟、房山、延庆、昌平四个区。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区正西偏南。 地处华北平原向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地形骨架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 地层主要由震旦亚界的蓟县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上古生界的侏罗系和第四纪的马栏组、百花山冰期堆积所构成。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区内岩石主要为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白云岩和花岗岩,素有溶洞之国之称,这里还有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延庆县地处北京西北,该区属燕山余脉军都山脉的一部分,位于燕山沉降带西端。地貌主要以沟谷、中山、谷地侵蚀阶地组成。

昌平区地处北京西北,位于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 北部山区岩性主要是花岗岩、白云质灰岩和片麻岩。土质为岩石风化形成的薄层褐土。南部平原为第四纪冲积物上形成的厚层潮土。

第二章 地层与沉积

一、 太古界

1、 分布:太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密云县境和怀柔县

东北部,延庆、昌平、平谷等县亦有零星分布。根据沉积构造、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及混合岩化等特征分为两个群共七个组。密云群为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分三个组,由老至新为沙厂组、大漕组、阳坡地组,总厚度达三万余米。张家坟群分四个组,由老至新为石城组、椴树梁组、山神庙组、宋营子组,总厚八千余米。从总体外观上看,似呈向西北倾斜的单斜构造。据近年工作结果表明,存在较复杂的紧密同斜褶皱。

2、岩性:密云群的变质程度较深,以各种类型的片麻岩为主,并夹有麻粒岩、混合岩。张家坟群变质程度较浅,以片岩、片麻岩为主,石英岩、大理岩次之,混合岩化不发

育。两群均含铁矿。密云群有一同位素年龄值为23—24 亿年。两群之间为断层接触。密云群可能相当于河北太行地区的阜平群(25-28亿年)。本次实习的昌平太古界变质岩属张家坟群,以片麻岩、片岩为主,下部含较多的石英岩、大理岩的浅变质岩石。

3、结构、构造

岩石重结晶程度较好,颗粒具有明显定向排列。下部含较多的石英岩、大理岩的浅变质岩石。地层的成层性较好,延伸稳定,混合岩化作用较弱。属浅、中深区域变质。有明显的条带构造。其大型构造为短轴背斜,有多个沉积旋回,表明当时地壳活动频繁,海水逐渐加深又逐渐变浅的过程。岩石风化较差。

太古界片麻岩

4、成因分析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成

因:

热接触变质岩 这是指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烘烤而引起的变质作用。这是一种局部变质作用,仅限于接触带附近。变质温度大致为300-800℃,压力0.2-3Kb,反映出高温、低压的特点。

区域变质岩 具有分布广,成因复杂的特点,高温和定向构造应力是引起区域变质作用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通常,变质作用温度范围大约在200-900℃,压力在3-12Kb。区域变质作用程度的深浅不同,变质岩的结晶程度、矿物组合特征有明显差异。比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都是区域变质岩,从板岩的隐晶质到片岩的显晶质,并且开始出现片理。区域变质岩中的片理、片麻理是岩石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呈片状,矿物大致在垂直压力的方向上定向排列。变质岩中出现的矿物能反映岩石的变质程度,比如在不同的岩石中见到了绿泥石、角闪石和辉石,可以粗略地认为它们是代表较浅变质、较强变质到强烈变质作用的三个指示矿物。

混合岩 是指随着变质作用增强,温度、压力增高,岩石发生部分熔融,那些成分和花岗岩相近的组分首先发生熔融,

而富含镁铁的难熔组分仍然留在原地,这种由浅色长石、石英物质和暗色角闪石、黑云母共同组成的岩石被称为混合岩。由变质岩经过熔融而形成混合岩的过程,称为混合

岩化作用。

动力变质岩 这是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大部分发生在地壳活动地带,主要表现为岩石破裂、韧性变形和重结晶的过程。

本次实习的变质岩属于区域变质岩,以灰岩为主。质密,显晶质岩石呈绿色,黄褐色,碎裂结构,片麻状构造。

二、 元古界

1、 分布

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在密云、平谷、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和房山等区县,以平谷县发育最好。

2、 岩性

元古界的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

苏州太平山地质实习报告篇二:地理科学学院 综合实习报告

综合实习报告

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指 导 教 师吕瑜良 沈立成 刘苏

成 绩

2015 年 5月 5 日

昆明西山垂直地带性

1.西山概述

1.1位置概述

西山(102.67E,25.03 N)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境内,在昆明市的西南部,距市区15公里。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西山公园东濒滇池,西迤长坡,地约889公顷。

1.2自然地理状况 西山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西山临滇池西岸,隔滇池与金马山遥遥相对。北起碧鸡关,南至海口,绵延35公里.最高峰罗汉峰,海拔2 511米,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20多米。

搜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以及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年内各月降水差异明显,旱季从11月到次年4月,雨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90%。昆明具有我国西南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年较差小。西山年平均温度122℃,最热月平均气温18.2℃,极端最高气温30.4℃,最冷月平均气温8.8℃,极端最低温度-9.0℃。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发育而成的植被类型多样。半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是石灰质红壤,母质风化程度弱,酸度较小,土层较薄,肥力也较弱。植被主要以滇青冈和高山干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滇油松、华山松为优势的暖性针叶林。

1.3生态系统状况

这是一个峰峦起伏、林木苍翠、白鸟争鸣、景色秀丽的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植被,常年郁郁葱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等古刹殿宇楼阁掩映于茂林修竹深处。全山除岩石嶙峋的罗汉崖外,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体下部有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体上部是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地带,分布有冲天柏林和多种落

叶阔叶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滇油杉,桤木,银杏,台桧、鹅耳枥、化香树、八角枫、滇朴,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1998年起,公园致力于恢复“碧鸡秋色”工程,连年持续栽种漆树、红枫树等彩色树木。西山均为繁茂的原始次生林,随高度变化森林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山体下部有以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少有的森林生态系统,山体上部是云南松、华山松为主的针叶林,在海拔2150米以上的石灰岩地带,分布有冲天柏林和多种落叶阔叶林。西山植物多而集中,分布有167个科、594个属、1086种灌乔木和其他植物,药用植物也多达九十余种。还生长了一些珍稀树种,如台桧、鹅耳枥、化香树、八角枫、滇紫荆、云南樟、长柄桢楠等四季常青的树木。

2.西山植被群落特征

干湿季变换明显的气候特征给云南高原的植被带来了不同的特征,即亚热带干性的常绿阔叶林。干性常绿阔叶林是昆明西山的地带性

苏州太平山地质实习报告

植被,典型的以滇青冈、高山栲为主的常绿阔叶林,樟科、山茶科中的喜湿种类很少见。滇青冈林群落结构层次明显,多数可分为三层:乔木上层以滇青冈为优势:灌木层常见种有云南含笑、大叶栎等;草本层盖度变化大,种类多样。云南油杉群落结构简单,分层明显:乔木层以云南油杉为优势种;灌木层棉线,种类较多;草本层植物种类较少,分布不均匀、滇青冈云南油杉混交林则介于上述两类群落之间,结构较复杂,乔木层以滇青冈和云南油杉为共同的优势种。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拔在2000M以下常绿阔叶林面积较少,分布大面积退缩此生林云南油松,他们具有强阳性、耐旱性、耐脊等特点,是我国亚热带西部的一个代表群落。西山干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西山中部的华亭寺后山,此地为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少的地方,乔木高度较大,灌木层植被较少,主要以壳斗科的大叶栎为主,总体看来西山植被类型仍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只有西山的东北部靠近滇池部分分布大量的针叶林,如柏木、云南松、华山松,靠近西山北面的低山分布滇油松、滇青冈以及成片的华山松。

3西山植被群落结构分析

西山干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结构较缙云山简单,群落平均高度约22m,乔木层、灌

木层和草本层的平均盖度约75%、50%、5%。群落乔木层主要是云南油杉和华山松,高度达22m左右,但是个体数量不多。乔木层中云南油杉和高山栲占很大优势,其次是华山松、滇青冈、乔木层还有少量云南宋:灌木层以高山栲、云南含笑的幼树为主,但覆盖较少;林下草本层较为发达,常见种类为紫茎泽兰、麦冬、沿阶草等。在实习过程中,发现滇油松针阔混交林高大的针叶树在上层;乔木下层滇青冈或高山栲生长较好,少数之珠也伸展到上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以森林演替的客观规律,在荒山地上,首先侵入的是云南油杉,由于云南油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发展较为迅速,最终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冠层逐渐繁密,林下生境逐渐阴避,是森林环境、土壤条件等发生了变化,不利于云南油杉幼苗的生长,导致其幼苗极其匮乏,然而,随机扩散至林内的滇青冈或高山栲种子能够在荫蔽的条件下萌发,具有耐阴性的幼苗也可生长良好。

4. 野外实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了解野外工作的基本步骤,练习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野外研究工作的方法;掌握各类数据的采集、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态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经过西山森林公园的实习,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通过本次实习,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老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西山森林公园风景区实习,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西山森林公园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植物对很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欢植物,我喜欢研究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欢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待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掌握书本知识了 。 记得在刚开始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师兄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

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认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认真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认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肯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然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然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认植物。 各个大组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植物了。我们在吕老师、沈老师、刘老师的带领下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吕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在山上驻足休息。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能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一,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别,但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第二,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观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需要提供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观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三是学生“保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消灭掉。

在这短短的十天野外综合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赞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

苏州太平山地质实习报告篇三: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序言

本次实习野外路线观察时间为7天,具体时间为7月8-14日,早上7点30分从润洁公寓上车,晚上5点前回来。

本次主要观察路线有9条

线路1:下苇甸寒武-奥陶纪地层观察;

线路2:野溪构造地质观察

线路3:延庆燕山天池西侏罗纪碎屑岩、火成岩特征观察

线路4:延庆燕山天池东侧地质构造观察

线路5:十三陵天池-三合村岩性、构造观察

线路6:沟崖水库-十三陵水库地层接触关系、现代河流沉积作用观察

线路7:房山太平山南坡石炭-二叠系岩性组成、接触关系观察

线路8、房山燕山晚期侵入岩特征观察

线路9:周口店遗址参观

自然地理概况: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所在地。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现在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

北京市的四界是:北接滦平、丰宁、赤城和承德等县;西临怀来,涿鹿等县;南临涞水、涿县、永清、固安、廊坊及天津市的武清等县、市;东与大厂、香河、三河、兴隆和天津市的蓟县等县为邻。

北京市的地理座标,以天安门地理座标为准,是东经115°23′17″,北纬39°54′27″。天安门广场的海拔是44.4米。北京中轴线的磁偏角是西偏6°17″。北京市南起北纬39°28′,北到北纬41°05′,西起东经115°25′,东至东经117°30′,南北横跨纬度1°37′,东西经度相间2°05′。由于北京市地处中纬地带,使得北京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对北京市其它的自然要素有深刻的影响。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北以燕山山地与内蒙古高原接壤,西以太行山与山西高原毗连,东北与松辽大平原相通,东南距渤海约150公里,往南与黄淮海平原连片。北京傍山面海,腹地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汉族与少数民族自古在这里融汇交流,共同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二章 地层与沉积

一、太古界

太古界地层形成于25亿年前,该地层观察位置为沟崖水库西侧,该地层为华北地台基地,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界的地层主要岩性是片麻状花岗岩,成向排列,属区域变质,为岩浆岩变质而来。片麻状花岗岩的结构构造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有片麻理。

二、元古界

元古界地层形成于距今25亿年前至5.42亿年前,其特点是在古老变质岩系之上发育的第一个盖层,是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底部、下部岩性以碎屑岩(砾岩、砂岩和页岩)为主,夹有白云质灰岩及火山岩(安山岩、玄武岩),中上部以化学岩(白云质灰岩、页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粉砂岩。在元古代地层中发现只有少量微古植物和叠层石等化石,但沉积矿产丰富,有铁、锰、钾、磷等矿产和石灰岩、白云岩等各种建筑石材。因北京的元古界缺失下元古界,中、上元古界分布很广,所以实习中未观察到下元古界地层。元古界地层的观测位置位于延庆和十三陵附近。其中在

红石湾村西侧标志牌、永宁至天池分叉路东侧观察到的地层形成于上元古界 。灰岩层面上具有波痕和负载构造,波痕显示该地层为海相沉积形成,而波痕越大说明水越浅,顺着水流的方向坡要缓,逆着水流的方向坡要陡。负载构造由上伏地层挤压形成,显示了下伏地层沉积的不均一,可用负载构造中的凹凸找出地层间的新老关系,凸的指向新地层,凹的指向老地层。该地层中有白云岩和灰岩。白云岩出现刀砍纹。在沟崖村南北公路西侧山坡洞口处观察到的地层形成于中上元古界,该地层与下伏太古界的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地层中的灰岩出现浅变质,出现细小颗粒,具有波痕的印模。灰岩中有交错层理,水波作用有关。可以利用交错层理判断岩层的顶底,相切为底,收敛为顶。地层中的白云岩和灰岩中有燧石条带、硅质条带、硅质结核。白云岩岩层的产状:倾向125°,倾角30°。在中—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的地层中观察到了丘状的叠层石,证明中元古界已经出现微生物。

三、古生界

古生界的地层形成于距今5.42亿年前至2.51亿年前,岩性基本稳定,厚度不大,化石不够丰富,代表一种典型浅海沉积。其观察路线为路线1、路线5、线路7。

在下苇店南100米永定河西侧公路旁我们观察的岩性组合是下寒武统的毛庄组和馒头组。这套岩性组合由紫红色泥岩和灰黄色泥晶白云岩组成四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为紫红色泥岩上部为灰黄色泥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泥石灰岩,馒头组和毛庄组厚80—100m。紫红色泥岩岩层为华北下寒武统标志地层,属于馒头组,有页理发育,产状为倾向175°,倾角45°,含砂质,可见石盐晶体。泥灰岩脆性高则表明灰岩纯,可做烧石灰的原料,较软则表明含泥量高,而该处观察到的泥灰岩含泥量较高。该地还观察到下寒武统与中寒武统的分界特征:中寒武统的底界为灰色中—厚层鲕粒石灰岩夹绿色粉砂质叶岩。该套岩层的产状为:走向261°,倾向171°,倾角48°。鲕粒的出现表明中寒武时期华北地区为浅表海环境,水深约3—5m。在铁路隧道东出口我们对中寒武统(徐庄组、张夏祖、崮山组)泥质条带灰岩、鲕粒灰岩和竹叶状灰岩组成特征进行了观察。徐庄组以鲕状灰岩为主,可划分为五个沉积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细砂岩,经鲕状灰岩与细砂岩或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到大量的巨厚层鲕状灰岩出现结束。张夏组下部以泥质条带泥灰岩夹页岩为主,有部分鲕状灰岩,上部则以巨厚层鲕状灰岩为主,组成一个沉积旋回。其中下部又可细分为四个韵律,每个韵律起始于页岩,随之钙质增高,出现泥质条带泥灰岩与页岩互层,韵律之末,出现了鲕状灰岩与泥质条带灰岩互层。其中黄色泥灰岩中出现棱角状沉积物,形成原因为沉积环境动荡,前期形成的沉积岩在水下被波浪打碎成为碎屑(内碎屑),不是外源物。层理变薄也表明沉积环境动荡。该岩层产状为:倾向150°,倾角40°。竹叶状灰岩中具有较多砾石,反映了浅水海洋动荡的沉积环境,是由未固结的碳酸盐经强大的水流、潮汐或风暴作用,破碎、磨蚀、搬运和堆积而成的,中寒武统的竹叶状灰岩砾屑周围不具有红色氧化圈。鲕粒石灰岩中鲕粒呈鱼籽状,粒径0.2mm~0.6mm,含量60%~80%,填隙物为亮晶方解石。在该地层中也可见透镜状灰岩。在隧道口出有一大型生物礁,其中丘状层理显著,颜色较浅。 在铁路隧道西出口约30米处我们观察上寒武统(常山组、凤山组),观察到白云质条带在风化面上呈褐和褐红色,但新鲜面上呈深灰色(因铁含量高,风化面上的铁氧化出现褐色和褐红色,而新鲜面未经风化,铁未氧化,故仍呈深灰色)。竹叶状灰岩之竹叶状砾屑常具氧化圈(砾屑为早期形成的灰岩提供,铁含量低,故砾屑具氧化圈),砾屑最长者可达10cm,呈放射状、梅花状排列或平行层面排列,说明形成时经历强烈风暴,具有风暴沉积特点。竹叶石灰岩横向上呈丘状或透镜状。在下苇店东南永定河东侧铁路旁我们观察到下奥陶统(治里组)的岩性组合,该岩层主要为厚层—块状灰泥石灰岩、豹皮石灰岩、白云质条带灰泥石灰岩。厚层块状灰泥石灰岩质较纯,在下苇店—丁家滩地区被

开采作为石灰和水泥原料。

四、中生界

北京的中生界没有三叠系,只有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与古生界比较,其特点为:全为陆相地层;具有多次的火山喷发,形成了巨厚的火山岩系,地层间的不整合关系较多。这些均反映地壳经历多次剧烈的运动。在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对中生界中的侏罗系进行了观察,侏罗系地层形成于距今1.95亿年前至0.65亿年前,观察路线为路线3、路线

4、路线5、路线6。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西侧观察到侏罗系后城组含砾砂岩组合,该组合中有含砾粗砂岩,厚约3米,厚度大说明水动力强,物源丰富。还有细砂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构成的正旋回,共有九个旋回,说明当时流水动力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燕山天池大坝两侧观察到中侏罗统后城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在北侧观察到岩石节理有一定的弧度,可推测该处为火山口。该处观察到得岩石有角砾熔结凝灰岩,生成于距今1.4亿年,紫灰色石英粗面质。熔结凝灰结构,似流动构造,由晶屑(钾长石、石英)、浆屑、岩屑、玻屑、角砾及火山灰组成。其中角砾部分为火山喷发时带出的围岩。在燕山天池大坝西南侧3公里处观察到后城组黑色页岩,在含黑色页岩的的露头中,页岩与砂岩形成互层,构成一定韵律,反映形成环境中水动力的变化。(素描图 p27)可见部分砂岩近似球形风化,因泥岩较砂岩易风化,故可见大量页岩颗粒散落在地上。露头中含有硅质结合,表明水体在某一时期碳酸钙含量高,清澈。黑色页岩因富含有机质而显黑色,具极薄层理,外貌似炭质页岩,但不染手。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地层,厚度大时,可成为良好的生油岩系。一般是在温湿气候下的湖泊、沼泽的还原环境形成。在千家店观察到的岩层主要由粗砾岩组成,岩石中砾石大小不一,分选性差,最大的粒径可达10cm,说明水流急,而砾石磨圆度高,说明砾石经长距离搬运,为河流沉积形成。而在两套粗砾岩中夹有红色泥岩,可判断该红色泥岩形成于河漫滩,反映干旱氧化环境。该岩层产状为:倾向335°,倾角52°。河流粗砂岩为我国主要储油层,占陆相3分之

1。在千家店观察到的泥岩厚度大,说明沉积环境地形平缓,水流缓,剥蚀作用小。此地的沉积结构构造展现了辫状河向曲流河演化的过程。在蟒山顶向南下山的第一个垭口,观察到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在这些火山碎屑岩中气孔丰富,含角砾,角砾分选性很磨圆差,有一定的定向性,一定的韵律,推断为经过流水搬运改造所致,是典型的沉积岩而不是火成岩。因为火山碎屑岩质软,易风化,形成土壤,所以在其上的植物多为高大乔木。在蟒山顶向南下第二个垭口处观察到的火山碎屑岩中砾石成分主要为灰岩,总体为沉积岩,成层,但不明显,需要根据砾石颗粒大小进行分层,要注意区分节理面。在青松岭观察到的侏罗系火山碎屑岩与寒武系灰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五、新生界

新生界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距今0.65亿年前。第三系在北京山区发育不全,出露零星,在平原之下有较厚的沉积物。第四系在山区各大水系的沟谷地带,山区盆地,山前地带的丘陵区,山麓地带以及广大平原地区均较发育。新生界分布面积广泛,厚度巨大,含古生物化石丰富。在东部平原尤为发育,除古新统外,由始新统至全新统均有沉积。有河流相、湖相、洪积相、冲积相、坡积相以及冰川相。岩石大多数松散,胶结不好,主要组成为砾石、泥砂和粘土等。在下苇店西南永定河现河道采沙场我们观察到永定河第四纪沉积剖面。

第三章 岩浆岩与变质岩

一、侵入岩

侵入岩的产状有岩床、岩墙。岩床为顺层侵入岩体,岩墙切割岩层。

(一)正长斑岩

侵入岩的产状有岩床、岩墙。岩床为顺层侵入岩体,岩墙切割岩层。在“燕山晚期

角闪正长斑岩”标志牌附近观察到大型岩浆岩侵入体,与围岩层面平行,为岩床,岩床自东南向西西北方向逐渐变薄,说明岩浆为自东南向西北侵入。该岩床成分为角闪正长斑岩,岩石肉红色,具有斑状结构,斑晶成分为钾长石(肉红色)角闪石(黑色),基质由微晶状长石、石英组成。岩床走向为:倾向88°,倾角80°。在岩床与围岩接触处可见冷凝边和烘烤边。冷凝边颜色较深,与岩床矿物组成成分不同,但来自岩浆。烘烤边为原围岩,因熔岩温度过高导致围岩接触边变化而形成烘烤边。在距离观测点4西南侧约1公里标志牌处观察到燕山晚期辉绿岩。该处辉绿岩形成于距今8千万年左右,呈灰黑色,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主要成分有斜长石、普通辉石、次生黑云母,副矿物有白钛矿、磷灰石。无气孔杏仁构造,属浅层侵入岩,范围大。辉绿岩有典型的球形风化。球形风化的成因为:因构造运动或重力作用产生垂向节理,垂向节理密度大,与其斜交的节理密度小。产生节理后,岩石被分割成无数小块,在较强风化作用下,小块岩石的棱角已被风化磨圆,出现球形风化。该露头的产状测量为:走向230°,倾向321°,倾角80°。

(二)闪长玢岩

在铁路隧道东出口观察到一顺层侵入的小型岩浆岩岩体,岩石具有斑状结构,斑晶有中性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判断为闪长玢岩,其产状为:倾向190°倾角35°。在蟒山顶向南下山公路下山至山脚平坦处观察到寒武系地层中的岩床。围岩为成层的灰岩,含燧石条带。侵入体延伸方向与围岩层理平行,是岩浆沿围岩的层间空隙挤入后冷凝形成。岩床颜色较浅,隐晶质,为中酸性岩浆浅层侵入,是闪长玢岩。可见大块捕掳体,捕掳体周围出现少量发黑冷凝边。产状为:倾向152°,倾角35°。

二、火山岩(或喷出岩)

(一)熔结火山碎屑岩类

在燕山天池大坝西侧, 出现中生界侏罗系角砾熔结凝灰岩,属中侏罗统后城组火

山碎屑岩。其面为石英粗面质,紫灰色。熔结凝灰结构,似流动构造。由晶屑(钾长石、石英)、玻屑(未结晶的碎片)、岩屑(岩石碎块)、角砾及火山灰构成。

(二)火山碎屑岩类

火山碎屑岩是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是介于火山岩与沉积岩之间的过

渡岩石类型,兼有两者的特点

在蟒山顶可观察到侏罗纪火山碎屑岩,颜色鲜艳,有紫,黄,红色等,无成层性

及分选性,呈杂乱堆积。颗粒大小为中粒,直径2cm左右,色较杂,整体为紫褐色,磨圆性差,岩性以中性为主,块状构造。个别岩石颗粒较大,平均下来有4-5公分,最大有10公分以上。

在青松岭处有不同形态的侏罗纪火山角砾岩,主要有凝灰岩(灰黄色,白色,含

有矿物:长石、石英,有少量的角闪石、辉石,粗细不均匀,分选差),中性的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沿路从内向外碎屑岩大小逐渐增大。相比于寒武系灰岩,其抗风化能力差。这些火山碎屑岩可能为火山作用产生的固体喷发物。

三、变质岩

在沟崖水库观察到太古界变质岩,没有清楚层理,变质程度深。花岗片麻岩有片麻理。片麻理是高温高压下矿物重新结晶,浅色、暗色矿物分开,沿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定向排列。麻理中具油脂光泽的矿物为石英,肉红色为长石,变质过程中被拉长,暗色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片麻岩在地壳深处形成,出露后被风化形成良好的土壤,其中深色矿物浅层易吸热、水解等而容易被风化。部分岩石被风化后未显出层理。如果暗色矿物即角闪石含量高则该岩石为角闪片麻岩,若浅色矿物即长英质含量高则该岩石为长英质片麻岩。青松岭地区观察到的元古界晚期板岩变质程度浅,呈板状构造。

第四章 构造

一、褶皱

褶皱的形成是由于水平岩层受到地应力的挤压,造成岩层弯曲变形。

(一)背斜和向斜

本次实习在六道河村观察到背斜,该背斜特征:左翼较缓,被数个断层切断,右翼较陡,总体宽约300m,核部岩性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石英砂岩,两翼为长城系串岭沟

状由西北到东南由水平逐渐倾斜,在中间有断层出现。地层中是砾岩—砂岩—泥页岩的沉积旋回,每个旋回大约3

—4m

“妙峰山”三个艺术字处在该背斜核部,岩性为奥陶系灰岩。背斜顶部加厚,下部圆滑,中部呈箱状。在背斜两侧发育向斜,左侧向斜中左翼发生倒转,近于竖直,地层成层性明显,剪节理和张节理发育。

二、断层

(一)正断层:

在燕山天池宾馆正门西侧观察到三组正断层,其中两组构成一个地堑断层面产状:倾向20°,倾角11.5°。

在断层缝中有断层泥充填。(根据标志层判断断层的上下盘的相对运动,上盘下降者为正断层,上升者为逆断层)。在该断层中有一层绿色未成岩粘土形成的标志层。

(二)逆断层

在路线

2寒武纪灰岩覆盖于侏罗系火山碎屑岩之上。成因:地层经过几个时代的沉积直到侏罗系时期,由于构造运动,地层受到持续破坏力后形成裂缝,又由构造运动使上盘地层逆冲而上,寒武纪地层出露,而上层地层受剥蚀消失。此断裂带约16

米,为中型断裂。在该断层中从左到右火山角砾岩碎屑逐渐变细,说明越往中间研磨越充分,而从右到左灰岩碎屑也由粗变(三)走滑断层:

走滑断层脸盘基本上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移动,根据断层两盘相对滑动方向,分左旋和右旋之分,其观察线路为线路2。

在采石场北侧,出现小规模走滑断层。通过观察擦痕,可确定是右行。

三、节理

在各处地层中均有发育,剪节理是岩石所受的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时产生的,张节理是岩石所受的张应力超过其抗张强度时产生的。剪节理可以切穿砾石,节理面较平滑,相互交错,当岩石发育多组剪节理时,可成多边形块体,如延庆地区的白云石发育两组节

第五章 认识与体会

一、主要收获

通过这次地质实习,亲身观察到了各种地质现象,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了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同时学会了学会了用罗盘测量露头等的产状。

二、体会

地质考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又是对石油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何处有油,在哪可打井,打井深度应达到多少,都需要地质考察。举个例子,如果打井时在一个节理很多的地方,不小心处理,油顺着节理面渗到别的区域了。作为开井的前期工作,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更深刻的理解到其重要性。